要消弭兩岸服貿協議帶來的爭議,工業局自六月底即展開與印刷七團體及印刷業者緊密的溝通,也針對服貿協議有關印刷業協議內容、陸資來台審查機制、業者關注事項、後續協助事項提出政府的積極態度,7月22日提出「嚴審五原則」:逐案審、查資格、設門檻、禁出版、打壟斷及「升級三措施」:技術輔導(診斷問題立即改善)、市場拓展(商機媒合能量建立)、資金措施(提供資源強化實力),希望讓國內印刷業者,能透過服貿協議穩站台灣市場外,並打造亞洲印刷精品輸出中心 ,具體輔導做法包括印刷技術跨領域應用,持續輔導印刷產業與其他領域策略聯盟,為台灣印刷產業另闢藍海、導入數位化印刷作業模式、導入雲端客製化服務模式、綠色印刷及印刷產業外銷人力育成等,工業局強調,本次服貿協議在印刷業部份,陸資「僅能投資現有印刷業者」,因此能有多少陸資來台「業者擁有決定權」,政府則以保障產業界利益的立場提出「嚴審五原則 升級三措施」嚴格把關,並為產業創造優質的經營條件。
自7月8日起工業局結合中衛發展中心、印研中心及專家學者,開始展開印刷產業輔導關懷方案,具體內容包括印刷產業諮詢診斷(每案診斷費用約1.5-2萬,由工業局全額補助)、實質輔導(短期技術輔導每案20萬內由工業局補助95%,年度技術輔導每案150萬以內,執行期6-12個月)、規畫產業策略藍圖、印刷產業行銷推廣、印刷產業技術推廣交流等,到8月8日止,工業局舉辦全省印刷業升級交流會座談共32場,參與交流業者共766人,輔導團共拜訪北、中、南、東部約337家印刷業者,已提出即時輔導有28案、協助傳統產業技術開發計畫(CITD) 15案及VOCs製程技術改善1案,而綜合業者的需求,技術輔導包括認證輔導、設備提升、製程技術輔導、媒合文創進行策略聯盟、強化印前設計能力、ERP及雲端網路整合、設備節能技術輔導,資金議題包括優惠貸款、改善價格標制度,人才議題包括人才來源與培育,其他議題包括外銷市場開拓、產業聚落專區、產業商情資料庫等。
很多印刷團體及產學相關人員都說,這是中華民國第一次大規模的印刷業產業調查,雖然整個輔導方案是臨時起意、輔導專家是緊急調配、訪問內容與主題不夠精準,但還是可以看到工業局及印研中心,為解決服貿協議衝擊誠心與用心的做法,工業局長沈榮津也在多次場合提到,要印刷業一起合作建立產業發展策略,工業局將撥出更多的經費來支持印刷業的發展,8月7日起,工業局開始舉辦4場有關研商印刷產業發展策略及措施座談會,分別與代表性大型廠商、學界專家、各縣市公會理事長及七團體理事長與代表性廠商,共商印刷產業發展策略的相關議題,但問題是人動員了、錢也花了,這次的產業調查或輔導措施是否能給印刷業帶來何種助益,印刷產業的發展策略與措施又能帶來何種的願景,我相信這才是大家要關心的問題,以下是印研中心與工業局提出的印刷產業發展策略與措施(草案)報告,整理給大家參考。
一. 台灣印刷產業發展現況
以印研中提供的資料來看台灣印刷產業發展現況(如表一),2012年的印刷產值約722億台幣,而過去6年內的印刷產值幾乎沒成長(內銷、外銷與進口都一樣),但印刷廠家卻是增加的,平均每家的年營業額約954萬(2012年),毛利率則由過去的25%降至10%,產能利用率也由過去的70%降至60%,但實際上工業局的訪問過程中,單張機的稼動率才是60%,但輪轉機的稼動率只有約30%左右。
表一:台灣印刷產業現況
項目/年度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家數
|
6,819
|
6,727
|
6,771
|
6,928
|
7,534
|
7,567
|
員工數
|
63,032
|
64,678
|
62,961
|
64,034
|
66,246
|
67,980
|
產值(憶)
|
701
|
708
|
674
|
736
|
751
|
722
|
國產內銷值
|
551
|
560
|
538
|
594
|
613
|
580
|
內銷規模
|
626
|
634
|
606
|
665
|
682
|
651
|
占有率(%)
|
88
|
88
|
89
|
88
|
88
|
87
|
外銷值
|
87
|
85
|
75
|
83
|
75
|
91
|
進口值
|
75
|
74
|
68
|
71
|
69
|
71
|
毛利率(%)
|
25
|
20
|
20
|
20
|
10
|
10
|
產能利用率
|
70
|
70
|
70
|
70
|
60
|
60
|
資料來源:印研中心/台灣經濟研究院/財政部
這資料看出台灣印刷產業面臨幾個問題,包括整個市場規模過低,產業發展幾乎停滯(比GDP還差),每家印刷廠的年均產值比起大陸4550萬台幣(2012年),美國的18,000萬台幣都差得太多,這麼多的小廠林立競爭當然激烈,加上產能過剩造成稼動率下降,難怪毛利率逐年下降。
香港的印刷業產值是1,248億台幣,年人均產值約1.76萬台幣,新加坡印刷業年產值有590億台幣,年人均產值是1.14萬台藝,台灣印刷業產值是722億,年人均產值才只有0.31萬台幣,中國大陸的印刷產值有46,546億台幣,年人均產值約0.358萬台幣,這些數字的比較,會讓台灣印刷業者懷疑政府的統計數字的正確性。以工業局及印研中心提供的資料,印刷業的統計是以政府行業標準分類161為依據,即印刷及輔助業是指從事報紙、書籍、期刊等印刷品之印刷及其輔助活動之行業,如製版、裝訂等服務,基本是不包括紙箱、紙盒、軟性包裝、標籤、票據、卡片、文具、大圖輸出、數碼服務等印刷相關產業,這個統計思維及認知與印刷業者會有很大的差異性,如果對產業各部門都沒有清楚的認知,那統計資料是沒意義的,又如何做好對產業的輔導與關注,難怪台灣印刷業的年人均產值比中國大陸還低,印刷業者也感受不到政府對印刷業的重視。
二. 全球印刷市場發展概況
(一). 技術發展趨勢
1. 傳統印刷
(1). 數位彩色及寬幅數位印刷將成主流
(2). 網路印刷將主導市場供應鏈
(3). 個性化需求的驅動與數位印刷
(4). 綠色環保材料與製造改善
(5). 標籤、防偽與包裝印刷成長快速
(6). 因應數位化製程管理及外銷業務需求,品質標準化更顯重要。
2. 跨領域印刷
(1). 印刷的被印物將更為多樣化
(2). 印刷的加值化:從服務(企劃設計、客戶數位資產管理、多媒體產品製程)、技術(防偽、特殊上光)、產品(如3C其周邊產品)來著手。
(3). 服務多元化:印刷業由代工轉為內容的提供,如印刷品的整合行銷企劃、物流等。
(4). 以數位商務與多媒體服務家數轉型。
(5). 噴墨印刷的應用領域,持續成長。
(二). 台灣與其他國際競爭力分析
1. 優勢分析
(1). 企業規模小,具有彈性
(2). 跨領域技術合作研究與應用有助產業創新
(3). 位於亞洲地理中樞,與其他亞洲市場交通便利
(4). 印刷品售價與成本與其他亞洲國家相比,仍具競爭力
2. 劣勢分析
(1). 製程分工較細,無法因應大印量訂單。
(2). 缺乏國際觀,價格競爭激烈
(3). 缺乏印刷專區,產能難以整合
談到全球印刷媒體產業趨勢,報告提的問題都是對的,但很難能讓印刷業者有完整、精準及重點的掌握,我寧可說未來印刷業一定走上綜合印刷及跨領域(多元出版與多渠道行銷)、要滿足消費者對個性、個人化及整合服務的需求、數碼科技將主導產業的競爭力(包括網路印刷服務、數碼印刷與製程優化)、由製造到服務到解決方案的商業模式變革、標準認證及綠色印刷的必要性、創新印刷領域(如電子印刷等)的機會等,如果要談產業發展趨勢,只要看看各國際印刷展的相關主題你就會很清楚,印研中心與工業局的報告內容結構還是有需要加強。
如果要談台灣印刷產業的優勢是越來越少,因為市場遲滯很難有創新機會,小廠林立競爭激烈怎會想要投資,環境也吸引不了年輕人的投入,優勢僅存在現有業者的敬業精神,原有台灣製造業對品質、效率等的執著,當然工價低是事實,但沒有好的渠道與外銷機會也是枉然,這也是業者期待這次工業局的關注,能否帶給印刷產業未來發展的曙光與機會。
三. 產業發展願景及目標
以印研中心與工業局提出台灣印刷產業發展願景,到2020年台灣成為亞洲印刷精品輸出中心,發展的目標是穩定內銷及外銷倍增,到2020年的外銷比例將由目前的12%(91億台幣)成長為24%(約200億台幣),依此來看2020年台灣印刷業總產值將是833億台幣,扣除外銷200億元,內銷約有633億台幣,八年間比較2012年僅成長9%,比 較2011年則僅成長約3.2%,也就是說未來印刷業的內銷幾乎是不會有增長空間的,我們感興趣的是這些願景與數字目標是如何產生的?是否有嚴謹的規劃還是即興演出。
我們再看細部的發展願景目標(如表二),全部都是口號式的說明,包括雲端、美學、國際業務專才、一條龍產業鏈、國際友善度、MIT印刷形象、新紀元、產業精品國際化,看後誰能感受到產業發展的願景及目標?誰能對未來發展的具體做法有感覺?
表二: 產業發展願景及目標
2013
|
2015
|
|
2020
|
1.雲端科技落實於產業的加值與轉型,增加市場競爭力
2.強化美學設計能量,發展客製化產品,創造差異化優勢
產業人創新育成,培養印刷業國際業務專才,開闢外銷市場。
|
1.規劃印刷專區,結合印前印後廠商,打造一條龍印刷產業鏈。
2.全面發展綠色印刷,打造國際友善度。
3.建置台灣優質MIT印刷形象,拓展國際視野。
|
|
產業發展新紀元,台灣產
業精品國際化
|
以印刷精品這字眼來談,印刷業如果不參與全球性印刷品競賽,不支持台灣金印獎活動,印刷如不參加世界技能競賽,不培養優良的技工與人才,不培養一些帶頭有發展性的廠商,沒有明確的綠色印刷政策及採購,沒有重點性的研發策略與產業整合機制,不重視製程標準與優化流程,沒有目標產品與客戶等,我不知談印刷精品是否談爽的就好,這個願景很難讓人有感覺。
四. 印刷產業發展策略
工業局報告也提到印刷產業四項發展策略如下:
(一). 提供租稅減免及優惠貸款
1. 租稅減免
(1). 機器設備國內無產製證明免進口關稅。
(2). 沖退外銷品原料稅
(3). 公司研究發展支出投資抵減
2. 優惠貸款,包括有微型企業、中小企業及非中小企業的各種優惠貸款
(二). 加強技術輔導及提升產業競爭力
1. 紙張印刷技術
(1). 由代工轉為資訊服務導向
(2). 輔導印刷業者建立產業平台
(3). 整合數位印刷及雲端技術,開發多元商機
(4). 媒合並輔導印刷業者發展垂直及水平策略聯盟
2. 包裝印刷技術
(1). 取得品質、環保、材料、資安相關國際認證,爭取外銷訂單
(2). 強化上下游產業協同合作計畫
(3). 包裝技術紮根計畫
(4). 成立包裝品牌設計服務平台
3. 非紙張印刷技術
(1). 輔導產業進行跨領域材料的應用與創新印刷工法
(2). 推動跨域策略聯盟,研發創新應用及產品開發
(3). 成立印刷色彩實驗室,建置雲端色彩資料庫平台
(4). 建立不同材質之印刷適性資料庫
(5). 結合科技美學,與地方特產、文創及觀光結合開發具有市場魅力的設計與產品
(6). 成立產學技術交流平台,進行跨域技術知識分享。
4. 環保節能技術
(1). 落實節能減碳及環境汙染製程改善(如:溶劑、VOC、廢水等)
(2). 成立國家級環境綠色印刷產品檢測實驗室
(3). 建立綠色印刷示範企業牌,成為亞太綠色印刷指標
(4). 持續推動其他版式(如網版、凹版、凸版)環保標準
(5). 取得環保認證(如ISO14000, SA8000, 產品碳足跡等
(三). 優化產業人力素質
1. 強化產業技術、經營管理、市場拓展之人才培訓
2. 辦理印刷外貿人才種子訓練
3. 推動產業人才紮根計畫,鼓勵產學建教合作
4. 強化印刷相關技職課程及就業媒合
5. 建立建教合作平台,提供產業人才需求資訊
6. 透過產學合作及異業策略聯盟,推動印刷與其他領域人才交流
(四). 穩定內需及外銷倍增
1. 穩定內需
(1). 協助與國內其他產業(如觀光、婚紗)商機媒合,開發內需市場
(2). 檢討現行政府採購法的招標門檻及條件
2. 外銷倍增
(1). 協助印刷業辦理海外商機媒合會
(2). 建置市場商情資訊平台
(3). 規劃印刷專業區
(4). 推動國外印刷技術合作交流
(5). 與上下游及異業結合,拓展海外市場
(6). 邀請成功台商進行經驗分享
由管理的角度看產業策略,必須要在競爭的環境中,考量本身的優劣,據以形成優勢和創造生存與發展空間所採取的反應,這分報告並沒法呈現台灣各個印刷部門不同的的優劣環境與問題,即使透過這一個月的調查訪問,就可以了解產業問題及提出產業發展策略,這也太傳奇了,加上發展策略是要針對目標與願景,報告中的四項發展策略是否適合也是值得關心的。
不談報告中的發展策略細部內容是否完整或適當,台灣的印刷產業確實要面對到未來發展與競爭力再提升的問題,就未來發展上如何發展綜合印刷、跨領域服務及外銷市場開拓,如何由製造轉型到服務與解決方案提供者的角色,如何推動異業結合與協同合作來創新發展(如電子印刷等),這才能擴大產業的市場規模,產業才會有發展的空間,而就印刷業競爭力提升的問題,報告中提到產業標準與認證、綠色印刷與節能減碳、自動化及優化製程、人才培育、數碼技術等都是,所以我覺得未來發展方向與競爭力提升,才是策略發展報告中要凸顯的核心問題。
工業局針對印刷產業發展在8/7到8/13日一星期內,與代表性大型印刷廠、學界專家、各縣市公會理事長及印刷七團體及直轄市理事長等共舉辦四場座談會,如果要在這麼短的時間由與會者得到很好的建議是不可能的,但如果因服貿爭議中讓大家了解工業局的用心、誠心是看得到的,重要的是產業發展策略需要長期的觀測,由這份報告談產業發展策略是離專業還有點距離的,希望工業局能堅持關心印刷業發展的誠心,好好的再整合出未來的產業發展政策,其實類似的產業發展策略草案應有適當幕僚單位整理與溝通,工業局的長官直接在處理此事是讓人很驚訝的事。
由幾次開會中,工業局長官提到輔導紡織業成功的範例是很有成就感的,也提到對紡織業的個別個案經費都有約2000萬台幣,但工業局提到印研中心是所有產業研究中心最小的單位,據了解,工業局年給印研中心的經費卻不到一千萬台幣,這麼少的經費如何要印研中心養多少人做多少事,難怪工業局長官對印研中心的感受是沒有成就感的,我們知道政府的資源是有限的,但均等的分配資源是必要的,希望工業局這次對印刷業的承諾能過實現與承諾,不要因服貿爭議結束而結束。
各位讀者如果關心印刷業發展策略報告內容,可以直接找印研中心溝通,印刷人趁服貿議題是該多關心產業發展政策,除了給這兩個月來印研中心與工業局的辛勞鼓掌外,也應該給予更多的監督,讓產業政策更能符合印刷業者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