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板印刷在台灣印刷業的創新與發展,並非來自秋雨創新、中華彩色或沈氏藝術印刷等傳統大廠,而是由幾家小公司如白紗科技印刷、健豪印刷、家裡蹲科技及卡之屋網路科技公司等公司來主導,探討這個問題的原因是很有意思的,分析合版印刷的創新過程分成兩個階段,一是1995-2002年間的蘊育與草創時期,二則是2002年到現在的創新與發展時期;由四家公司網站資料提供,家裡蹲是在1995年由電腦排版軟硬體廠商轉成以彩色名片的合版廠商,白紗科技印刷則經營傳統喜帖業務再轉入印前服務後,1999年也走入合版印刷,健豪印刷則先以印前服務後到2001年才正式轉入合版印刷,卡之屋也先以印前服務為主,在2002年正式進入合版印刷,所以這四家公司進入合版印刷領域前,都有提供印前服務的背景,也理解到名片、喜帖這些產品的消費者行為,印前是印刷業最早接觸數碼技術的部門,加上數碼技術縮短印前服務的代工商機,危機變成轉機而讓這些廠商走入合版印刷,這也就是所謂的蘊育與草創時期;2002年後,如何尋求網上印刷的解決方案,包括交易平台、落版系統、品質與生產管理系統、開發新產品、擴充新設備、設立新據點、物流與客服系統的建立等,所以2002-2012年的十年間,
建立完整合版印刷的商業模式,也開創合版印刷業的創新與發展時期,估計這四家合版印刷的營業額,健豪印刷約25億元左右、白紗科技印刷在台灣則約有13億元業績、其他兩家合計業應有12億元左右,四家合計應有約50億元的營業額。
探討原有的平版印刷大廠為何沒法做為創新者投入合版印刷業,主要是過去的業務集中在出版、商業與政府的客戶(Business)上,對屬於最終消費者(Consumer)的名片、喜帖、海報等市場是不敏感的,也認為訂單太小而不接單的,客戶服務上也不需要真正網上接單,所以這些不敏感也沒興趣,當然失掉合版印刷發展的機會,即使現在理解到合版印刷的經營模式,但現有的合版印刷廠包括業務量、客戶關係、解決方案、設備、標準化作業、管理與服務經驗都已形成一個門檻,要加入競爭的風險與魄力都必要審慎評估的。
但合版印刷是以消費者(C)為主要的目標客戶,服務的產品以名片、卡片、DM、海報、型錄、貼紙、贈品、信封信紙、菜單、桌歷/月歷、大圖輸出、數位印刷、喜貼、記事本、手提袋、便條紙等主要範圍,但這些產品的市場規模也是有限的,市場能否持續成長是值得觀察的,以上櫃白紗科技印刷公司的財務報表來看業務的發展(表一),在名片、海報、喜貼、書冊、大圖輸出等產品這幾年都成長不高,所以2011年的白紗營業總額是12.3億元,比較2010年幾乎沒成長,如果包括白紗大陸的業績,2011比較2010年的成長也僅有約2%,而2012年白紗在台灣的業績估計也僅12.5億元,跟2011年的業績是差不多的;由白紗科技印刷的業績看到合版印刷是否也走到盡頭,跟台灣傳統的印刷業一樣,面臨成長停滯的狀況嗎?未來的經營也需要再轉型嗎?以下我們以健豪印刷的發展策略及轉型來看合版印刷還有那些機會。
表一: 白紗科技各項產品營業額:
單位:千元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名片
|
253,102
|
251,982
|
219,855
|
218,911
|
海報
|
556,669
|
556,229
|
462,668
|
429,692
|
喜帖
|
19,266
|
18,668
|
17,026
|
21,346
|
信封
|
28,130
|
24,348
|
17,369
|
19,295
|
書冊
|
223,277
|
202,178
|
146,870
|
116,847
|
畢業紀念冊
|
|
28,067
|
15,976
|
10,110
|
大圖輸出
|
38,134
|
37,286
|
30,810
|
24,276
|
柔版印刷
|
38,604
|
34,179
|
24,448
|
12,911
|
手提袋、月曆等
|
90,714
|
50,744
|
38,310
|
35,130
|
合計
|
1,228,630
|
1,203,681
|
973,332
|
888,520
|
包括大陸業績
|
1,696,146
|
1,648,835
|
|
|
一. 由合版印刷轉型為數碼印刷公司
看看健豪印刷網頁呈現的是「數位印刷」是你最佳的選擇,這已看到健豪由合版印刷轉型到數位印刷的企圖心;先投資約2億元的數碼印刷設備(Indigo 7250兩台、WS6600、4500及新型B2寬幅10,000及Kodak NexPress SX3900 2台等),目標市場以影像印刷、依需印書(BOD)、可變印紋海報及數碼標籤等產品,接著購併資訊開發公司,全力投入相簿版型資料庫的研發、重新規劃影像印刷上網機制、開發自動化的Q碼生產流程系統、培訓經銷商及消費者以掌握客源、建立策略合作夥伴(如網路書店及出版商等,他們的目標希望每天能生產2萬本書籍,未來五年可以帶動健豪年有50億元的營業額。
Indigo 7250的速度每小時是28000頁A4,以平均40頁的相簿書來計算,一小時可以生產700本書,以一天15小時算就可生產10,500本書,20天算每月就有約21萬本的相簿書,每本以200元計算,每月就有4200萬的營業額,年就有5億的營業額,健豪在明年度會再增加一套Indigo 7250,產能就可達到每天2萬本相簿書,兩條線合計就有約10億的年產值,另方面依需印書的生產流程,過去歐西(Oce 現在併入Canon)設備在兩面單色印刷的書籍是很有競爭力的,現有Indigo的設備做兩面單色印刷是不太適合的,相信健豪未來一定有他的作法與對策。
健豪規劃明年度新增一台B2寬幅的Indigo 10,000型設備( 29.5”*20.9”、速度每小時3450-4600張),健豪並沒說明此項投資的目標市場,但海報一直是合版印刷的主要業務(占白紗科技業務的40%),加上可變印紋的特性,針對賣場、連鎖店、百貨公司為目標市場,傳統的海報將可轉型為針對特定消費者的直郵廣告,這種依客戶不同消費行為而由資料庫產生不同廣告版型的做法,將會再造成另一風潮及想像空間,包括個性化月曆也是其中的產品,但可變印紋的版型將會挑戰健豪現有的平台與印刷流程管理技術,這必須要再跨入資料庫、圖紋可變版型與數據處理等相關的技術,尤其是要及時大量解譯(Riping)可變圖檔的挑戰將是一個問題,但這些問題目前都應有解決方案。
看來合版印刷轉型至數碼印刷是正確的方向,也進一步穩固健豪在業界的領導地位,也帶動健豪印刷公司在未來經營成長的主要動力。
二. 由國內市場轉型到國際市場的機會
大家理解到的中國印刷市場是台灣的50倍,合版印刷是由台灣創新的,理論說在中國的發展應是非常有前途的,但幾年前就進入中國開創合版印刷(目前北京、上海、蘇州都有廠)的白紗科技卻遇到困難,由白紗101年度的致股東報告書提到,白紗在開發大陸市場的方面仍需努力加強經營,一○○年度認列新台幣約3千萬的投資損失,主要是蘇州新廠擴展業績之進度不如預期,致全年度虧損較預期高,另上海區域及北京區域今年皆因同業競爭激烈,產品售價下滑,所以造成一○○年度整體獲利較九十九年度大幅減少,而2012年1-9月報表來看,大陸的營業額好像是減少了,總公司1-9月份就認列約1800萬元的投資損失,看來以台灣合版的成功商業模式的發展,在大陸卻非常不順利。
張訓嘉總經理提到健豪在未來的目標是要服務B2S,而不僅僅是B2B或B2C,所謂的S就是陌生人(Stranger)與健豪間的網上交易,所以建立一個完整的雲端環境來服務客戶是很重要的,包括重視網路頻寬,讓消費者無障礙的在健豪網上作業,建立標準格式與版型資料庫,讓消費者可以簡單的製作自己的影像書,同時把雲端中心建在自己公司內部,以減少與消費者往來的頻寬流量,這些來確保健豪網上的服務品質;這些環境架好後,健豪也準備好多國語言的服務系統,將進一步由國內市場轉進到國際市場上,在中國也展開一系列策略夥伴的聯盟與服務,生產當地化但不是由健豪投資,健豪可以專注在網上接單、影像書的網上製作及後續生產、網上服務、物流系統流程的支援等,目標市場初期在中國、日本與韓國,當然不排除往東南亞及歐美國家推廣,所以這對健豪由國內跨到國際市場未來的發展空間,大家拭目以待。
三. 由創造印刷技術(PT)價值轉型到資訊技術(IT)價值的機會
全球印刷公司前兩大的大日本與凸版印刷,都一直強調結合傳統的印刷技術(PT)與資訊技術(IT)才是印刷業未來發展的核心,合版印刷的成功是來自網路接單、自動落版與後續的生產流程管理,這些都是以IT技術做為解決方案,也因此創造合版業的生產力與競爭力,但這都還是由網上集小單再以傳統製程生產,獲利的來源在於整個流程與設備效率的管理,但還是以印刷技術來創造經營上的附加價值。
在健豪的現有經營規劃中,行銷渠道(Channel)與策略夥伴已是將是未來發展策略的重點,建好完整的網上服務機制,包括版型設計、產品發展、網上交易、標準作業、線上品管、客服、自動化生產流程、生產Q碼品管與物流系統等,健豪可以把這些技術轉做投資或技術輸出,來創造經營的價值,尤其專注在雲端系統機制建立與網上交易的服務,在地生產可由別人投資來創造合作雙贏的局面,健豪因此可發展通路合作的策略聯盟,收取系統使用的權利金與每筆網上交易的處理費,國外類似的機制如Taopix除了收取系統架設成本外,還收取客戶每筆交易的權利金,這也是一般IT產品服務的正常商業模式,如果未來系統的機制是讓消費者滿意的,健豪印刷也將由創造印刷技術(PT)價值,轉型到資訊技術(IT)價值的創造是有機會的。
改變、轉型、跨領域已是一般印刷產業長期發展必要之路, 我們樂觀看到健豪印刷成功的商業經營模式,也祝福他們由合版再轉型為數位印刷的發展策略,更高興看到台灣的印刷廠能有國際競爭的能力及受到關注,健豪能,上櫃的白紗科技是否也可以轉型,兩者經營上的差異當然又是另一個焦點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