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中華印刷科技學會名譽理事長 黃義盛
我們再依經濟部製造業產銷統計(表11),2019年台灣紙及紙板產量約407.7萬噸,總銷售量約408.9萬噸,出口量約147.8萬噸,進口量約150.5萬噸(含紙品加工類),總消費量約411.6萬噸,人年均消費(Per Capita)約179公斤,產銷量都也都維持400萬噸以上的紀錄,出口量也是近10年來的新紀錄;但台灣造紙業歷史上紙及紙板最高產銷量是2004年,總生產量最高是480萬噸、總消費量是518萬噸,年人均消費紙及紙板量為229公斤,但隨著輕工業往大陸遷移,整體產銷量下降約百萬噸,年人均消費量都逐步下降約50公斤,比2004年資料,2018年生產減少約15.1%,紙及紙板總消費量減少約20.5%。
再分析個別產品的消費結構, 2019年紙張消費量約149.8萬噸(36.4%),紙板消費量約261.8萬噸(63.6%),其中2019年的文化用紙的消費量約96.8萬噸,較2018年減少約8.59%,也較2008年減少約26.0%,可看到台灣紙媒體(出版、印刷等)經營上多麼的艱辛;2019年的包裝及家庭用紙的消費量較2018年也都呈現微幅下降,代表這市場已是成熟期,而2019年的工業用紙消費量較2018年增加約3.17%,這表示台灣經濟GDP)還是成長的,消費性包裝需求還是增加;2019年進口紙及紙版市占率已占總消費量的36.6%,其中文化用紙占約79.2%、包裝紙佔約81.3%、中式紙張占約84.3%、工業用紙及紙板佔約17.0%,衛生紙佔約27.8%,工業用紙中的塗佈白紙板現幾乎是100%進口,值得注意的是文化用紙、衛生紙的進口世佔率是逐年增加的。
國際造紙原料(漿及廢紙)價格在過去3年的波動(表13)極大,也造成國際紙及紙板價格的激烈漲跌,國際漿價自2016年初緩步趨漲,到2017年底漿價漲幅已接近50%,進入2018年上半年,國際漿價微幅上漲,直到年中才開始回軟,但到第四季中,漿價就呈現斷崖式下跌,2019年因為中美、日韓貿易衝突及英國脫歐等問題,國際供應鏈面臨重整,這讓中國紙業市場消費趨軟,所以讓國際漿價第一季又下跌約20%,這現象持續到2019年底才逐漸穩定,漿價幾乎又回復到2016年年底的低價格,過去三年來漿價最高漲跌幅約超過50%,這快速的變化簡直跟我們坐雲霄飛車一樣。
國際漿價暴漲暴跌原因,還是來自中國的供需與炒作,中國市場紙槳年進口量約2200萬噸,佔約全球市場漿(Market Pulp)供需量的40%,這當然很容易影響到國際漿價的漲跌;預估2020年國際漿價基本是平穩,最多也是微幅上漲,只要是因中美貿易衝突還沒徹底解決,加上新型肺炎國際蔓延造成國際經濟的重創,相信漿價及紙價都沒有大幅上漲的動力,但漿價現在已是低檔的時期。
國際廢紙價則是相反的命運,2017年7月中國宣布禁止未分類廢紙進口,讓國際廢紙大跌30%,但相對的中國廢紙大漲超過60%以上,這讓中國的工業用紙造成搶購且大量進口,但台灣紙廠則大量進口廢紙;2019年台灣進口廢紙量約137萬噸,比2018年僅增加約1.5%,但比2016年的70.9萬噸卻增加約93%,但2019年每噸進口價格約129美元,比2018年159美元降約19%,比2016年則降約28%,這現象也造成台灣本島的廢紙價下跌到沒人要收廢紙。相對於中國漿及廢紙價的炒作,台灣的造紙原料成本是相對的穩定。
在過去3年內,因應原料上漲加上中國紙廠的炒作,中國國內紙價漲跌波動驚人,尤其是工業用瓦楞及牛皮面紙,最高一個月可漲25%,也可以一個月跌超過20%,比較2017年底及2016年1月資料,瓦楞紙漲約56%,銅版紙漲約48%,白卡漲約35%,但進入2018年,所有的紙及紙版、工業用紙調降約在15-20%之間。台灣的紙價在2017年文化用紙進口價也有約30%的漲幅,但2018年則有約5%的跌幅,而工業用紙的價格在2018年基本是不動的,因為廢紙價是穩定的。
進入2019年,中國國內漿價跌幅約在20%左右,而紙及紙板的價格年僅下跌約5%左右,但就工業用瓦楞芯紙價格波動仍大,前五月較年初長約4-9%,接著狂跌約10%,到年底又漲至年初價格;相對於台灣的紙價,2018年前漲幅沒像中國那麼瘋狂,所以跌幅也相對的低,以2019年全年紙價僅比2018年降約5%左右,工業用紙紙價基本是平穩的,有關2016-2019年的漿、廢紙及紙價變化表如附件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