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媒體尤其是報紙的競爭對手,從來就沒有消停過。廣播出現以後,有人質疑:都有廣播了,誰還會去看報紙?後來從廣播發展到電視,報紙依然存在,曾一度形成報業發展的高峰。近年來,又從電視發展到網路、電子多媒體,它們對報業的衝擊不容小覷。無論是報紙發行量還是廣告量都呈現下降趨勢,但儘管如此,報紙還是存在。
“據我所知,現在歐洲報業印企還是有很多訂單的,雖然歐美一些國家有的知名報紙停止了印刷版,但依然還有報業集團購買印刷設備,而且最近還簽了大單。”曼羅蘭大中華區輪轉部副總經理武欣欣近日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報業未來的發展並不那麼悲觀,尤其在中國市場,從訂單情況看,中國報業會有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大的報業集團一定還會引進國外最先進的印刷設備。
“大家都說報紙不行了,可大家都在買設備”
貴州省重點文化產業建設項目、貴州日報報業集團印務傳媒研發基地二期工程去年7月開工建設,根據建設規劃,隨著二期工程的建成投產,將形成規模每小時79.2萬對開張的數位化雙面彩色報紙印刷生產線、每小時3.6萬對開張規模的商務印刷生產線。
“去年年底,貴州日報報業集團與曼羅蘭簽訂了一筆大單。”武欣欣向記者透露。
重慶商報社斥資2500萬元購置的“環球75”去年9月投產,該設備實現每小時印報7.5萬份,全新的設備大大提升了重慶商報印務公司的印刷能力,同時也為重慶商報社轉型提速增添了強有力的硬體支撐。
據介紹,就2012年國內進口報輪設備方面,曼羅蘭設備所占的份額在50%~60%。在報紙印刷設備銷售方面,曼羅蘭大中華區2012年的銷售額達到1850萬歐元。這個數字,比2011年有所增長。
“大家都說報紙不行了,要走到末日了,但大家都在買設備,無論是買國產設備還是買進口設備,每年大大小小的專案都有好幾十個。”武欣欣說,好的報業集團一定會引進國外最先進的印刷設備,因為它要在時效、速度、品質上提高市場競爭力。
武欣欣對中國報業印刷市場表示樂觀,從該公司掌握的資料看,中國報業未來還會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期,不會像歐美等國那樣,有的地方報紙銷量直線下滑。
“我也聽說國內有的都市報發行量下降了20%,廣告量下降了15%,但彩色版面增加了,彩印量並沒有下來,從我們掌握的報紙用紙量來看,也是這樣。”
“我們的商業印刷每年至少增長10%以上”
商業印刷與經濟走勢是趨同的。前幾年,商業印刷隨著經濟的大發展曾形成一個高峰值,很多報業印企都增加了商業印刷的設備投入,而之後的國際金融危機,使商印一度低迷,業務量減少,就有報業印企的商業印刷設備處於閒置狀態。但在2012年就不同,商印業務不斷增加,業內人士感覺經濟起來了。
“我們有一塊業務是商業印刷,這塊業務每年至少增長10%以上。”杭州日報報業集團盛元印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韶恒並沒有感覺到2012年商業印刷的市場低迷。
至於他的經營制勝之道,他表示:“各自有各自的管道,我們主要還是依靠品質取勝。”
“包裝市場沒有想像得那麼好”
作為報業印企,盛元印務不僅做數碼印刷、商業印刷,還做包裝印刷。張韶恒告訴記者:“我們是從2012年開始做包裝的,第一年我們做到了3000萬元左右,2013年我們的包裝印刷可能會有較大的增幅,可能會翻一番,因為我們才剛剛進入這個領域,基數比較低。”
也有報業印企做包裝做得比較困惑的。黑龍江日報報業集團印務中心總經理陳偉向記者表示,包裝市場並不像人們所說的那樣容易做。這個市場門檻低,魚龍混雜,競爭激烈,而且包裝印刷設備跟書刊印刷設備完全是兩種,相對於非常熟悉的書刊印刷市場,這個市場有點“欺生”。
據介紹,該中心在包裝印刷方面進行了小規模探索,2012年的產出與投入相比,不成比例。“如果今年企業在這個領域還沒有起色,如果我們拿不到一手單,就不會繼續往下做了,我們一定要做一手單的活。”陳偉表示,他要借助自身優勢開拓適合企業發展的包裝印刷業務。
目前,報業印企做包裝的已是普遍現象,從曼羅蘭的設備訂購情況就能看出來。
“曼羅蘭不僅報業設備賣得好,包裝設備也賣得好。”武欣欣說,“現在很多報紙廠家在買曼羅蘭的單張紙設備,這其中就有解放軍報社、杭州日報報業集團、四川日報報業集團、江西日報報業集團等,這些集團都在多途徑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