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 教科書的數字化生存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核心閱讀
在互聯網海量而碎片化的信息中,幫助學習者篩選與歸納,建立合理的認知結構,教科書應成為這一學習過程的導航儀。同時,借助於數字化工具,更有助於建立教科書高效的使用—反饋機制。【更多精彩內容盡在「印刷電商」頻道】
選擇數字化出版,可以兼顧更豐富的形式,可以不計容量地不斷積累,還可以利用它將教科書接入數字化智能環境中,比起傳統出版優勢明顯。同時,圍繞教科書打造數字化的學習解決方案,並通過技術手段使之更人性化、個性化,將可以替代並超越教輔圖書對教科書的支持。
作為內容載體、傳播渠道完全不同於傳統的全新出版形式,數字出版發展迅速。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調查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成年國民圖書閱讀率為58.4%,而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為64.0%,同比上升了5.9個百分點。過去兩年中,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平板電腦閱讀及光盤閱讀等都呈增長態勢。在2015年,數字閱讀率首次明顯超過紙質閱讀。
智能手機是數字化出版物的重要載體。相關產業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智能手機保有量為9.5億部,2016年有望達到10.6億部,成為最普及的移動互聯終端。設備已不再是數字出版、數字閱讀的瓶頸。
以技術和資本觸發的數字出版浪潮正在對傳統出版形成巨大的衝擊。狂潮之下,沒有避風港,幾乎所有類型的圖書都受到數字出版的影響。基礎教育教科書(本文僅針對此類教科書進行討論)是傳統出版的重要產品類型,也無法獨善其身。持續創新、融合發展是行業應對數字化衝擊的普遍策略,教科書也需要尋求自身的數字化生存之路。
長短之間
數字化出版物洶湧而來,必有過人之處。相比之下,紙質圖書是有「短板」的。首先,圖書是准靜態的,更新週期較長。固化於實物介質上的內容無法實時更新,而即使圖書修訂再版,鋪貨和到貨也需要時間,其速度和效率比起數字化出版物的網絡傳播渠道有較大差距。其次,紙質圖書交互性不強。在智能化環境中,許多數字化出版物(如手機APP產品)可以實現內容與讀者之間、讀者與讀者之間以及開發者與用戶之間的信息交流,大數據技術甚至可以依托用戶的背景數據提供最個性化的數字化內容。紙質圖書在這方面先天不足。其三,紙質圖書的表現形式單一。數字化出版物可以整合文字、圖像、視頻、音頻、動畫甚至虛擬現實產品於一體,比圖書的圖文形式要豐富得多。教科書依據課程標準等綱領性文件編寫,有嚴格的審查和修訂程序,通過制度保障其受眾(廣大中小學生)的權益,是最為「傳統」的紙質圖書,以上三個特徵也十分明顯。
不過教科書在與具有技術優勢的新類型出版物的對比中也並非一無是處,它有自身的優勢。第一,教科書具有一定的權威性。教科書的編撰有相應的制度進行保障與規範,須通過嚴格的審查,編寫與出版單位也會依托廣泛的受眾建立反饋機制,獲取內容優化所需的信息。這些措施保證了教科書內容的可靠程度。第二,教科書多有傳統積累。內容創作與知識整合是一種創新,無法純粹技術化、完全工業化,其中的經驗和智慧是需要在長期的創作中進行積累的。而教科書恰是在長期編寫、反饋、修訂、維護中打磨而成的,縱使是歷史最短的新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之初立項編寫的教科書,至今也已是十幾歲「高齡」。如此長週期的編撰過程,其中的積澱是快餐型出版物無法比擬的。第三,紙質教科書的實物感,目前尚為課堂所需要。在如今的課堂中,雖然數字化教育技術應用十分廣泛,但要對學生形成視覺、觸覺、聽覺的刺激,還要保持信息的連貫性,沒有可隨時翻閱的實體書作支撐,是一種冒險。
堅守與轉變
歷史無數次證明,技術進步將推動某些傳統行業消亡。在紙質圖書規模穩定、數字出版如火如荼的當下,教科書如何實現數字化生存呢?至少如下幾點是可以嘗試的。
首先,堅守傳統,做知識標準和核心價值的詮釋者。教科書一直被視為判斷知識觀念正誤的參照物、富有成效的教學方式的倡導者、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力武器,這個定位不應隨著載體形態、傳播方式的改變而改變。尤其在互聯網海量而碎片化的信息中,幫助學習者篩選與歸納,建立合理的認知結構,對其終身發展至關重要,教科書應成為這一學習過程的導航儀。同時,借助於數字化工具,更有助於建立教科書高效的使用—反饋機制,有助於教科書優化內容,堅守權威性。內容依然是教科書的立足之本。
其次,融合發展,營造數字化的教科書配套支持環境。教科書不是完備的、自成一體的課程資源,它的有效利用需要如備課資源、教輔圖書等其他材料的支持。對於資源類型選題,選擇數字化出版,可以兼顧更豐富的形式,可以不計容量地不斷積累,還可以利用它將教科書接入數字化智能環境中,比起傳統出版優勢明顯,將為教科書使用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同時,圍繞教科書打造數字化的學習解決方案,並通過技術手段使之更人性化、個性化,將可以替代並超越教輔圖書對教科書的支持。
此外,基於同一內容腳本的紙質教科書與數字化教科書並存,會是最佳的出版物生態嗎?答案或許是肯定的。倘若有一天,名為「掌上物理」或「口袋生物」的APP上線,其內容結構依托教科書展開,呈現教科書的所有頁面,對每一個細節字斟句酌的解釋均可以通過點擊獲得,撥動手指播放教師針對某一知識片段的授課視頻,課後的拓展內容以更豐富的形式呈現。心存疑問可以隨時留言,與其他同學共同切磋交流……不要奇怪,這可能是發展的必然。
在現有的基礎教育教科書管理制度下,教科書更承載著教育公平、政策保障的功能。在數字化大環境中,教科書只有緊隨形勢修煉內功,堅守傳統謀求創新,才能不負眾望,切實發揮引導作用,成為屹立不倒的傳統或數字化出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