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紙質書市場持續回暖政策變動引發爭議
來源:《中國出版傳媒商報》
澳大利亞書業銷量在經過數年下跌之後,實現了2年的連續增長。2015年,澳大利亞的圖書銷售額同比增長2.4%,銷售量與上年持平,這種可觀成績很大程度上源於成人塗色書在全球的風靡現象。 尼爾森數據顯示,2015年,澳大利亞紙質書市場的營業收入為9.79億澳元,共5640萬冊,較2014年的9.37億澳元有所增長。儘管2010年澳大利亞的零售書市場銷售額達到頂峰,升至13億澳元,但到2013年,回落到9.17億澳元以下。但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澳大利亞並沒有官方渠道統計電子書和有聲書銷量,因此上述數據中並不包含這兩部分收入。 據估算,電子書銷量約佔市場的20%。普遍觀點認為,現今電子書的銷量已經進入相對穩定的階段。尤其是麥克米倫旗下數字部門Momentum在今年初縮減其業務規模,重新返回出版市場的行為也體現了這一觀點。在過去幾年,澳大利亞最大的兩家有聲書供應商Bolinda和Audible雖然起步基礎不強,但分別實現了3倍和4倍的收入增長。 輿論界關注市場復甦的消息,針對書店復興的報導取代了幾年前嘆息其倒閉的聲音。2015年,悉尼和墨爾本的一些獨立書店重新開張,並宣布開設新店的計劃,也顯示了書店復興的勢頭,部分大型連鎖書店也宣布其收入連續4年增長。獨立書店佔實體書市場的26%,連鎖書店和網絡書店佔44%,折扣百貨商店的市場份額持續上漲至29.8%,較2014年增長4.4%。 根據鮑克出版社的ISBN 統計,2015年,澳大利亞的3996家出版社共出版圖書19971種,低於2013年的28234種和2014年的20877種。 在圖書格式方面,紙質書仍然統治著市場。2015年的圖書銷量中,50%來自平裝本,較2014年的54%有輕微下跌; 數字出版物佔22%,較2014年的20%有所增長,但低於2013年的29%。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大量出版社均是從2013年開始推出電子書。 引發爭議的PIRs 看起來,澳大利亞政府開始重視國際交流,計劃終止圖書的平行進口保護法(PIRs),讓澳大利亞書業加入全球經濟競爭。該法規從20世紀90年代初期記入《澳大利亞版權法》,現行的法規授予澳大利亞的出版機構有30天時間獲取海外出版物在澳大利亞的出版權,在此期間禁止出版社進口圖書在澳大利亞國內出售。 從今年4月開始,隨著澳大利亞政府經濟顧問部生產力委員起草了一項修訂澳大利亞知識產權的報告,提出廢除PIRs後,針對該計劃的爭論就不絕於耳。但該問題已不是第一次提出,早在2009年,政府就收到了生產力委員就廢除PIRs的提案,但最終PIRs仍然在某些領域保留下來。 包括澳大利亞出版社、書商、作家協會、版權機構和印刷團體在內的出版主體都聯合起來,遊說政府反對通過該議案,也反對將美國式的使用規定加入到澳大利亞的版權法中。 年度暢銷書 澳大利亞的本土暢銷書要再次歸屬安迪·格里菲斯和特里·丹頓的“樹屋”童書系列。在2015年7月~2016年6月,該系列售出70萬冊,其中僅《第65層樹屋》一本就售出了34.7萬冊,位列該系列首位。由羅莎莉·哈姆創作的成人小說《裁縫》隨著改編電影上映,創造了良好銷量,售出13.1萬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