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林和安/印刷工業
近10年間,東南亞網路印刷成為業界翹楚的新典範,e-print在互動式網上平臺風靡,新設備不斷推陳出新,多元化服務貼近客戶,統一價格透明簡單,網站世界排名九萬多,增長及發展讓同行為之注目。近年來,e-print立足香港向東南亞開拓,為此本人向e-print領軍者探秘一二,與大家分享成長奧秘。
林:大中華印藝網創辦人、印藝學會總監 林和安
佘:e-print執行董事佘紹基
林:e-print公司創業馬來西亞的初衷?
佘:e-print公司的成長與快速發展都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e-print拓展馬來西亞市場就是人和之作,原本未打算拓展馬來西亞市場,恰好同行引薦的馬來西亞合作方是涵蓋出版社、印刷商、發行商及文具商等綜合業務的家族式企業,公司規模大,有三十多年經營經驗和市場積累。其第二代承接人Brain需為未來家族企業發展,繼而前往香港探索,探討未來。而e-print當時已有自我電腦系統管理優勢,檢驗監控管理水準,正好發揮各部門主管能力及多年香港市場運作之經驗。由此一拍即合,將馬來西亞人脈的地利與e-print人才互補,發揮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融合,在傳統馬來西亞印刷業中造就出e-print的新公司發展佈局。
林:e-print在馬來西亞的目標理念、市場定位與發展規劃有何特點?
佘: e-print在馬來西亞的目標理念、市場定位與發展規劃承襲了香港的主要做法,並結合馬來西亞市場產品的要求。在目標理念上依託印刷向“專業平民化、價錢大眾化”發展的市場潮流,配合馬來西亞市場上的需求,突破固有大批量、高不可攀的印刷產品形象,應用獨自研發的拼版軟體,控制好製作成本、生產時間及印刷品質等市場必要條件,獲得更快發展。在市場定位上,提出了以速度面向客戶,對外善用資訊與物流管理,以及“沒有傳統便沒有現在、沒有創意便沒有未來”的對內不二理念的營運方針。將公司價格統一化及透明化作為吸引馬來西亞各類客戶的基礎,將節省客戶時間的系統應用,如使用者即時傳送檔給e-print的「檔上傳系統」、在網上查閱印刷情況的「網上查單系統」、產品完成後立即有手機短訊通知的「SMS系統」以及方便客戶付款的「網上付款服務」等,能夠使客戶足不出戶便能掌握一切,減少一切時間冗餘。此外,還廣泛採納不同行業的資訊,定期到世界各地觀摩,舉辦培訓課程,各部門間日常互相觀摩研討,使每個員工的獨有思維和創意,能夠為業務帶來不斷的改善及增長服務。在發展規劃上,將採用e-print在香港的基本模式,結合馬來西亞客戶對產品品質、成本和交貨週期的不同需求,從而持續發展。今年是e-print到馬來西亞發展的第三年,員工已達到100人,馬來西亞地方廣闊,與香港地少廠貴不同。我們將通過自建廠房和服務體系的方式,為日後發展及方便管理奠定基礎。
林:與馬來西亞同行相比,e-print的競爭力有哪些?
佘:首先。實業靠的是什麼?是「生產能力+管理能力=競爭力」。三年多來,我們在馬來西亞集中於生產和系統性管理。從競爭力來看,我司的優勢比同業改革更快更急,這是我司生存之道。
從外部來看,e-print篩選最適合產品和市場需求的技術,與全馬來西亞戰略合作是基礎,分析市場需求以及市場需要是關鍵。最重要的依據是印刷業最關注的品質穩定性,並觀察平日長時間的運作下其能維持高品質水準的表現,特別是從遠端系統管理上花了相當多時間保持高品質產品及服務。
從內部來看,e-print主要找到了技術和管理兩個抓手,在技術上e-print緊貼市場變化自我建立IT團隊,能夠根據高層決策者的思維戰略,不斷地因應市場狀況隨時間、市場的變化來作出修改,而不會出現CEO今天說什麼,系統停下來。在管理上,e-print彙聚11年來全體員工的智慧及能力,建立一個電腦管理者“無為而治”,中下層“誰的事情誰人做”時間系統。所謂“無為而治”是指管治理念統一,讓所有員工的想法、做事方式等都可以按照統一的方向前進,領導人無需插手,公司就能夠順利運作,大家各司其職去管治,避免自我選擇。“誰的事情誰人做”是指通過系統時間管理,績效、資料、個人能力通過系統已清晰分配顯示出各人工作、責任,明確經理管理哪幾位主任,主任管理哪幾位組長,使員工看到自身工作要求的差距,循序漸進地改善,達到職位的能力要求,消除員工越多,變數越大的風險。才可不須太多人手,整個過程全靠電腦監測、快捷、省人,方便,大大降低了整體營運成本。
林: 對當地投資環境的評價?
佘:馬來西亞具備其他國家所沒有的語言優勢,有馬來語、英語、國語、白話、孟加拉語等,地理環境優越,3000萬人的市場潛力巨大。
馬來西亞面積是香港的120倍,人口是香港的4倍,主要以農業為主,生活步伐比香港及中國大陸都慢,地方大但極為分散,商業店鋪有待開發中,馬來西亞做生意比較慢,而華人經營步伐比較快。商業印刷有待發展,印刷也是以平價為主,顧客未有太大要求。發展潛力較慢,政府大小數量印刷訂單一般落入馬來西亞本土人手裡,而一般公司及個人商業則流入本地華人手裡。
林:營運數年,有哪些心得體會與經驗教訓?
佘:馬來西亞的營運做法跟國內做法基本差不多,經常停水、停電,人員招聘困難,另外需尊重員工的信仰預留時間給他們祈禱。當地假期及回教節日也比香港多一倍,所以聘請員工時有一定難度;馬來西亞勞工以孟加拉人為主,手腳較慢、機器老舊,管理跟早期香港九十年代相似,但華人招聘就相當困難,由於馬來西亞使用多國語言,包括:馬來話、英語、國語、白話、孟加拉話,工人則以馬拉話,孟加拉話為主!
林 :對業內湧動的對東南亞等國家海外投資熱(主要指),公司以過來人身份有哪些建議和忠告?包括出海前的準備,出海後的危機應對等等
佘:其實,在東南亞國家發展與本土發展做法也是一樣。正如前面所說,實業靠的是“生產能力 + 管理能力 = 競爭力”。
e-print營商的原則是,自己國家本土市場都做不好,到任何地方發展也是一樣,都是紅海,最後只有得過「做」字。很多外來投資者,都說中國市場好大,具有相當發展機會,但結果是否與他們想像的一樣,是否唾手可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