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的途中聽聽音樂、睡前聽聽新聞、給寶寶聽聽故事……隨著使用「聽」的場景不斷增多,移動音頻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大需求。《紐約時報》看到了這一趨勢,他們對音頻領域雄心勃勃,準備在2017年發力播客。《紐約時報》副主編山姆·多爾尼克對媒體坦言,該報計劃在2017年將已有的7個播客節目發展到12個。
多元形式的新聞將融為一體
《紐約時報》的12個節目內容涉及方方面面,既有以討論為主的播客欄目,就像《紐約時報》已經做的,也有小劇集、長篇敘事的大作品等。有的節目內容每期還會有所連貫,打造電視劇般的連載效果。這些節目會整合《紐約時報》的資源,在節目生產中將新聞報導、直播和可視化新聞的工作融合在一起。
該報在2016年推出的節目《現代感情》的內容主要是《紐約時報》上最受歡迎的讀者來稿,這個節目當時雖然只是簡單地將文字變成音頻,直接使用了紙媒的內容,但是它快速地吸引了很多受眾,在推出一週之內就獲得了30萬次的下載量。創新和戰略部門編輯金希·威爾森在推出這個節目時曾說:「我們直接使用了文字版的內容就創造出了非凡的聽覺感受,我們希望讓受眾獲得如同閱讀紙質版《紐約時報》的高質量、有質地的體驗。」
《紐約時報》2017年計劃新推出的其中一個節目《更改代理》將由《紐約時報》記者查爾斯·杜希格主持,這個節目會在今年春天首次亮相。此外,該報還計劃在音頻的內容上增加政治報導的份量。
目前,《紐約時報》的音頻部門有10人,未來還將根據需要隨時增加新成員。山姆也在負責音視頻方面的業務,他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有豐富的新聞業務經驗,曾做過美聯社駐印度記者,也為其他地方報紙工作過。他曾被任命為《紐約時報》移動客戶端高級編輯,隨後升任副主編。
記者做播客的優勢
過去一年裡,《紐約時報》的音頻有數千萬的下載量,雖然播客本身是免費的,但是通過廣告等手段,《紐約時報》已經在其播客陣容上賺到了一些錢。同時,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用戶接受播客這個概念,《紐約時報》的播客訂閱用戶規模將會越來越大。
山姆說:「在文字報導中,記者自身是隱藏在白紙黑字後面的,大多數人甚至不會想起記者的存在,但在音頻裡,我們的記者變成了用戶的朋友、用戶的『導遊』,每個記者的個性都能得以展現,這會使用戶更深入地瞭解《紐約時報》的生態系統,從而產生忠誠度。」
有人擔憂播客的世界競爭太激烈,空間日益擁擠,《紐約時報》難以找到自己的優勢。山姆認為,很多做音頻的人擁有的專業知識的確比《紐約時報》的團隊要多,但他們不一定有大量的故事,而大量有趣或者有意義的故事正是《紐約時報》等媒體最不缺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