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造紙行業漸行漸遠漸無“紙”
來源:包裝地帶
近幾年來,移動互聯、電子媒體迅速普及,標誌著一個新的時候已經到來。在這個紙質媒體被終結的時代,芬蘭總理也不得不哀嘆說,是IPAD搞垮了芬蘭的支柱產業--造紙業。
事實上,美國、歐洲、日本等國的紙張消費量也在一路走低。從2008年開始,這些國家的紙業巨頭紛紛開始削減產能,裁撤員工。
在歐洲,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歐洲造紙工業產量從2007年峰值開始跌落,2009年跌至低谷,2010年短暫恢復後便開始持續下跌。2013年CEPI成員國紙和紙板產量為9112.8萬噸,同比下降1.2%,2010年-2013年年均降幅為1.4%。歐洲造紙工業仍處於衰退期,行業不景氣態勢明顯。
歐洲最大的造紙企業斯道拉恩索在金融危機來臨之前,公司就已經關閉了在德國、芬蘭、波蘭、瑞典、波羅的海、愛沙尼亞和捷克等國的造紙工廠。2012年1月17日,斯道拉恩索公司宣布再關閉3家造紙廠並裁員985人。2014年11月13日,歐洲另一家紙業巨頭芬歐匯川集團(UPM)在宣布將關閉法國、芬蘭和英國共四家造紙廠。
在日本,日本造紙企業一方面大力實現跨界發展,另一方面收縮在造紙行業的投資。據《日經中文網》2015年5月4日報導,王子紙業已經中止向南通造紙工廠的增產投資,改為建設投資負擔較輕的紙尿褲工廠,計劃於2016年內將自主品牌推向中國市場。這意味著日本王子紙業已經放棄對工廠的擴張,原本計劃投資500億日元(約合26億元人民幣)的二期工程被壓縮到了“數十億”日元。
2015年4月和6月,日本製紙分兩次全數拋售了公司所持有的理文造紙12%的股份。較2010年6月22日購入時的每股作價6.5元相差甚遠,可謂割肉大甩賣。
在美國,造紙行業在2000年達到輝煌的頂峰後,一路下行,節節潰退。根據美國林業和紙業協會的數據,2000年全美紙和紙製品產量達到9400萬噸。而2014年則僅為8037萬噸,較十年前減少了14.5%。
國外造紙企業不斷做減法的策略給中國的造紙企業帶來一些啟示,在當前內需蕭條、出口重挫的情況下,中國的造紙企業是不是要對做加法的思路加以反思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