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浪潮的裹挾衝擊之下,作為傳統紙媒代表之一的報刊業應當以怎樣的姿態擁抱變化,進行自我變革呢?
近日,美國報刊業「百年老字號」《紐約時報》搞了個大動作。
據悉,2018年最新版本的《紐約時報》應用程序已經增加了AR功能,讀者可以通過「NYTimes」應用程序來體驗AR新聞。屆時,《紐約時報》將為讀者帶來與冬奧會相關的沉浸式AR體驗。
這已經不是《紐約時報》第一次擁抱AR了,早在2017年年初,《紐約時報》就和IBM合作,推出了AR項目「Outthink Hidden」。
無獨有偶,在《紐約時報》進軍AR領域的同時,創刊於1923年的美國時事性週刊《時代》週刊,也於今年年初推出首個AR封面故事,由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擔任客座編輯。
《時代》週刊表示:讀者只要在iPhone或iPad上下載「Life VR」的App,並通過該App掃瞄雜誌封面,就能體驗完整的AR內容。
作為《時代》週刊的客座編輯,比爾‧蓋茨表示:正是由於蘋果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當初推出的設備,今天的AR體驗才得以實現。
別看蓋茨大叔這樣誇讚他的老對手,其實微軟在增強現實領域佈局的野心絲毫不亞於蘋果。
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在他的新書《刷新》中寫道:微軟未來最看重的三大核心計算平台,第一個就是混合現實(Mixed Reality,MR),第二個是人工智能,第三個是量子計算。
以此來解讀比爾•蓋茨和《時代》週刊的合作,有點意味深長啊!
迄今為止,《紐約時報》已創刊167年了,而《時代》週刊也已創刊95年,即將迎來它的百歲華誕,這些美國的老牌報刊,為什麼要如此熱情地擁抱AR呢?
關於紙質報刊中的AR應用,《紐約時報》是這樣解釋的:「具有超越屏幕方寸之間的延伸性,可以通過數字手段添加實際大小的物體。這些物體,比如一道邊牆或一件藝術品,很有說明價值,因為用戶可以接近它們。」
利用AR拓展紙質報刊的數字內容,讓讀者無限接近新聞現場,無限接近事實真相,才是該項應用的最大意義!
美國的百年紙媒這樣玩轉AR,那麼國內的又如何呢?
早在2017年5月,蘇州日報報業集團就攜手夢想人科技,聯合打造了AR版《2017大城之春——江蘇發展大會特刊》,利用增強現實技術將大美蘇州搬上紙質報紙,給讀者帶來全新的閱讀體驗。
截至目前,夢想人增強現實數字出版系統已廣泛應用於100餘家國內外一線出版機構,合作推出AR圖書5000餘冊,發行總量累計5億餘冊。
數字經濟時代,紙媒的變革是四面突圍,還是融合發展?在AR技術的噴薄之勢中,或可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