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出版網/李永強
高校校園書店,顧名思義,是指坐落於高校校園內或周邊,以高校師生用書需求為主要經營方向的書店。由於高校教學研究活動對教材圖書有直接和大量的需求,無論國內還是國外,校園書店或稱大學書店,都是非常常見的書店類型。但從其功能和在整個出版發行產業鏈條上所起的作用來看,我國的校園書店與國外相比,如美國的大學書店有非常大的區別。
在美國,教育類圖書的銷售途徑主要有大學書店、出版社自辦發行銷售、分銷商銷售、高校周邊的獨立書店和小書店銷售、網上銷售及郵寄直銷等。其中,絕大多數教材是通過大學書店實現銷售的,大學書店是美國大學教材銷售的主管道,已經擁有成熟的商業模式。而在我國,雖然由於高校市場對教材圖書購買需求的旺盛,校園書店的總量並不少,其中也不乏規模較大、經營很有特色的書店,這些年已經成為以教材和學術出版為主體的出版社非常重視的終端管道。但從整體而言,截至目前我國的大學書店並未形成整體性、規模化發展趨勢,其經營特點和商業模式也不像美國那樣具有鮮明的類型化特點。究其原因,是我國高校的教材供應過去一直採取統購模式,學校的行政部門——教材科統一按照教師報訂的用書計畫為學生採購教材,再統一配發給學生。截至目前,從全國範圍內來看,這種統購統銷仍是高校教材供應的主要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教材零售的市場需求非常小,位於大學校園內的書店也就不承擔教材銷售的功能,而以學術專著、學習參考書、考試用書等為主要經營方向。
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近些年來,為了杜絕教材統購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在教育主管部門的引導和要求下,上述教材統購統銷模式也開始逐漸有所改變,不斷有高校在弱化對學生統購教材的行政要求和管理手段,學生自主購書開始形成潮流。因此,現階段我國的高校教材供應正處於轉型期,與此相應的,現階段的高校校園書店,根據其所在學校的教材供應模式的不同,也呈現出非常不一樣的商業模式,其特點很難一言以蔽之。大體而言,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仍然存在統購統銷模式的學校中,校園書店以滿足學生教材以外的購書需求為主,大多由私人出資開設,規模較小;另一類是在已經取消統購統銷模式的學校中,校園書店已經開始逐漸成為該校園區域內主要的教材銷售管道。
縱觀未來,隨著這種“變局”的不斷加劇,我國的校園書店或者說大學書店必然也將主動或被動地隨之實現功能“轉型”。
首先,在教材實現自由購買後,校園書店有可能成為校園內教材銷售的主要管道。近年來,圖書行業出現了影響整個行業的兩大趨勢。一是電子商務涉足圖書領域,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逐步走向成熟。圖書行業,尤其是圖書銷售領域,進行了大洗牌,不斷分化重組。二是數位化出版和無紙化閱讀的興起,對圖書行業各個環節,包括出版和銷售,都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在這兩方面因素的衝擊下,許多中小書店,尤其是民營書店紛紛倒閉,實體書店減少。作為獨立實體書店中一種類型的校園書店也必定同樣面臨著困境,如電子商務的衝擊、學生訂購教材數量減少等。然而,我們也要看到,網上書店雖然號稱全品種,可是他們單品備貨不足,產品大面積缺貨,不成系統。拿教材產品來說,校園書店可以通過合作的學校教材科拿到比較準確的學生人數和用書資訊,還可以通過歷年銷售情況酌情採購,能夠比較準確地量入為出,有著網店不可比擬的優勢。而且,配合學校的用書資訊,校園書店可以對教材進行“打包”銷售,學生可以團購,也可以對自己專業所需書籍任意組合進行購買,並針對不同的購買方式採取不同的優惠手段。同時,對於學術圖書,同樣採取“專業化”銷售的思路,按照不同的專題做出目錄和簡介發給相關專業的教師。這就是校園書店的“專業化”轉型模式。
如果校園書店能夠順應形勢變化,在上述這樣的變局中成功實現自身的轉型,那麼校園書店體系必將在整個高等教育出版產業鏈條中佔據重要的一環。首先,校園書店由於其地理位置優越、覆蓋的讀者群體特點鮮明,將是相對應專業領域出版社的重要宣傳平臺和視窗。比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下轄的幾家校園書店,除了完成每年的銷售任務之外,還為出版社品牌和產品在相應校園內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其次,數位化出版和無紙化閱讀更進一步推進了資訊化社會的發展,校園書店可以迎合這一趨勢,搭建資訊化網路平臺。一方面,校園書店可以根據學校的專業設置,利用自身的品種優勢,開設一個虛擬社群,與實體書店互補,搭建一個集銷售與閱讀、實體與網路為一體的平臺;另一方面,在這個平臺的基礎上,推出數位產品和電子書平臺,並開拓“雲空間”,針對數位化出版與無紙化閱讀的趨勢,做出市場預案。此外,校園書店還可以結合虛擬網路資源,配合所在高校的專業特色、文化氛圍,精選相關類別圖書,做成校園乃至學校周邊地區文化地標,打造區域文化圈。(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社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