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工業革命將帶給全球化七個發展趨勢
來源:國際商報
“無論第四次工業革命具有什麼我們尚不知道的特點,它進一步推動經濟全球化的規律都不會改變。”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日前發布的《客觀認識逆全球化,積極推進包容性全球化》報告指出,全球化將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獲得新的大發展,第四次工業革命將帶給全球化七個趨勢。
互聯網業已把全球變成了地球村。因此,迄今全要素的全球配置已經密如蛛網,經濟全球化客觀基礎異常堅固。但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互聯網將被物聯網取代。因此,對未來的預判需要有新的思考。第四次工業革命和任何一次工業革命一樣,都是從科技重大突破開始的。而所有科技進步和突破,歸根結底都是大大提高生產率,從而帶來生產力的新增長。生產力的新增長必然進一步突破國家和地域疆界,更加具有全球性。
第四次工業革命可能給全球化帶來以下七個趨勢。
可能既加速全球化,又分割全球化。它加速全球化的根據是各國產業將更加輕而易舉地聯繫在一起,很難分開哪項技術在哪國。都是綜合各國先進技術,形成全球產品和全球服務。但也可能分割全球化。因為大數據和物聯網的發達使得世界經濟可以分割為不同的區塊鏈。它的直接後果可能是國際貿易特別是商品貿易不再持續增長,但服務貿易將迎來增長的春天。還可能是巨型跨境物質生產直接投資增長減弱,服務投資和研發投資迎來增長春天,但金額小於前者。
世界貿易的規則將相應發生重大變化。傳統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即物質性市場准入和待遇雖將繼續存在,但重要性將日益減弱。更多的規則將集中在標準和應用適應性這些非邊界、非物質的市場准入和公平競爭,特別是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進一步提高。
跨境投資增長的主要指標不僅是規模和金額,更是技術等無形資產投資。在絕對投資額不一定大幅增長的同時,通過跨境技術轉讓帶來的智能化提升,也可以大大促進東道國經濟發展。
傳統跨國公司面臨全球全要素的重新佈局和配置。知識、智能資源的重要性大大超過原材料和零部件,跨國公司結構日益向區塊鏈方向演變。
人工智能、機器人和無人駕駛等技術的廣泛應用將帶來眾多失業。世界經濟論壇在2016年達沃斯年會舉行的前兩天,即2016年1月18日發表由印度軟件巨頭印孚瑟斯委託英國獨立通信與市場諮詢公司新近對澳大利亞、巴西、英國、中國、法國、德國、印度和美國9000名16~25歲青年的調查報告,預計第四次工業革命將在全球15個主要經濟體新創造210萬個就業崗位,減少710萬個就業崗位,即帶來超過500萬人的失業。
各國之間,一國內部不同群體之間收益差距將進一步拉大,社會問題將進一步增加。2016年1月20日,英國《金融時報》副總編約翰•桑希爾發表題為“第四次工業革命:希望與危險”的文章,稱施瓦布也闡明了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一些危險,包括技術進步好處的不平等分配和大規模失業的威脅。
支持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金融創新將層出不窮,大規模工業革命將帶來世界資本市場的巨大發展,從而帶來新的全球金融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