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要從產品「走出去」邁向文化「走進去」
來源:中評網
隨著中國國力的強盛和「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走出去,而且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是,也有很多有識之士看到:產品是走出去了,但並沒有完全得到其他國家和民眾的內心認可。究其原因,是因為在產品走出去的同時,沒有配套實施文化「走進去」戰略。只有從產品「走出去」萬向文化「走進去」,才能夠將「一帶一路」戰略真正落到實處。
新華網思客發表中國青年出版總社社長皮鈞文章表示,如今,隨著中國國力的強盛,隨著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逐步實現,必須在文化「走進去」方面對下述三個問題給出答案:中國是否完全掌握了自己的文化?文化互動的內容是什麼?以什麼為文化互動的最終目標?
文化互動的前提是掌握豐富的文化資源。要想讓中國文化達到走進去的目標,最重要的指標是是否完全掌握了自己的文化,就像後代繼承了祖先的遺產一樣。中國的傳統文化光輝燦爛,而當代中國的文化生機勃勃。而只有完全掌握了中國文化,才有發揚光大的可能,才有文化互動的可能。因此,把能夠代表中國文化最高水準的人、創造性的文化活動和優秀的文化產品帶給世界,才能形成文化共鳴。僅僅提供產品,是遠遠不夠的。
文章認為,文化互動的內容必定與當下緊密相聯。文化互動肯定不是死文化,而一定是活生生的文化。從現實來看,現代西方國家在文化心理上的優越感是不言自明的。在參加法蘭克福國際書展的時候,深深地感受到了這一點。西方發達國家更願意做別人的老師,做文化的輸出者。即使是對中國文化,大多也只是停留在欣賞和觀察的角度:中國的藝術、風光是其最喜愛的。但是,在今天的世界中,西方國家又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中國在政治經濟科技領域的強大發展,感受到了中國製造的巨大威力。相信西方很快就會將二者迅速關聯起來,開始探究強大的中國崛起背後的文化動力,這恐怕不僅僅與風光、藝術有關。因此,當代中國人的文化特征會迅速成為文化互動的主要領域和重要內容,中國要在這方面做好充分的準備,尤其是企業要做好這方面的準備。
文章稱,文化互動的最終目標是對世界文明有所貢獻。文化互動的目標肯定不是互相顯擺,而是為了促進融合。丘吉爾在其巨作《英語民族史》講了一段頗具深意的話:「到15世紀末,英語民族的主要特征和制度已經形成。在諾曼底人征服英格蘭之前,盎格魯撒克遜人帶來的落後的日耳曼語言,已經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由於教會裏拉丁文的影響而面貌一新,它增加了許多來源於布立吞語和丹麥語的詞匯。它的擴展和進化過程由於諾曼底人帶來法語而加速了,這兩種語言開始迅速同化。」這裏丘吉爾指出了一個事實:文化一直在採取各種方式促進融合。在今天這個社會,當融合帶來的優勢遠遠大於對立的時候,當全球化的收益遠遠大於貿易保護的收益時,人們有什麼理由不去推動這個趨勢呢?
文章指出,由於受到經濟發展不平衡、文明多樣性與差異化因素的制約,中國文化從「走出去」到「走進去」再到「文化互動」,還需要很長的實踐和時間,但至少,中國已經走在一條正確的道路上了。中國所需要做的,就是拿出與先人相同的、甚至更高的英雄氣概,堅定地走下去,直到創造出世界文明的光明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