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雅印刷多元材料及印刷加工應用
臺灣《印刷人》第210期
目前臺灣許多傳統平版印刷業的經營者,幾乎很少人會想再投資購買新的四色或更多色的平印機,因為他們很明確的知道,在目前價格十分劇烈的競爭下,未來印刷價格只會降低不會升高,而且目前印刷廠的印工已經是有工作做也沒有盈餘,而往後價格要降且材料再漲價的情況下,怎麼算也會虧得比現在更多。所以在沒有找到自己有利基的市場之前,實在很難再投資于輪轉或張葉平印機上。
而成雅企業公司在溫子彥董事長、溫智超父子經營下,投下一百萬歐元買入一部曼羅蘭R-200的6色加上光或模切加工單元,高排紙架的菊半新型平版印刷機,在工件量不大、工作不是那麼滿載下做新的大投資經營,是因為成雅公司是以凸版起家後來轉型平版印刷,現在是以商標、布帶、吊帶,各式各樣的商標、標籤、塑膠、金屬加工裝飾的工件,很多工作不見得要自己生產,可找到代工的人做生產,自己則掌握品質、掌握客源及滿足客戶的需求當為第一要務。
成雅企業公司位在三重光復路二段,以占地四百多坪的土地做為生產基地,最近在三重疏洪道近邊有大規模都更,有蘆州線往輔仁大學站設在光復路口,離機場捷運也不遠,加上快速道路匣道在廠房三、四百公尺,是非常發展地方。溫子彥先生入行印刷業四十年,從活版印刷開始、檢字排版、活版印刷,他甚至做過活版墨輥的灌膠工作,在以前是以極軟的「水膠」做為灌制極軟不到15 Share的活版膠輥,水膠本身是固體,在灌制前要在鍋中用水蒸氣加熱熔化,將鐵芯放在墨輥鑄筒的中心部,在倒入熱熔水膠後等冷卻凝固,才抽去外部筒型鑄范,形成光滑均勻的水膠墨輥,雖很好用但不耐久,一個月或更短時間刮傷就不能使用。
溫先生在活版機之外,也操作過早期一些德國自動凸版機,加上又學習一些沒有用照相平版之前的轉寫製版,以今天工藝來看,的確是一門很煩瑣的工藝。石頭版材上直接繪製原版,尺寸小必須用轉寫複製多份有印墨的漿糊紙,再做排列組合成印刷的「大版」印刷。這個取轉寫紙的工藝,先從準備漿糊紙做轉寫的載體開始,在毛邊紙上塗布一層不幹的漿糊,大家想漿糊本來要水份蒸發掉了就會乾燥堅固,如這樣就失去轉寫完整印紋的能力,所以轉寫紙的漿糊調製除水之外還要加「甘油」,這種透明沒有黏性濃稠液體,其特性是可以濕潤物品但不蒸發乾燥,所以漿糊一旦被塗在毛邊紙上仍要掛在繩線上,俟水份蒸發完了後,甘油仍會保持漿糊未幹透的黏稠性,將來用以從石版上取下印紋轉寫油墨,如果排10模就取十張轉寫紙,獲取十張印紋墨在轉寫紙上,再用厚卡紙做印刷裁切的版位,將「反向」的漿糊轉寫紙一張張插孔暫釘在卡紙上。再拿一張磨好表面處理完善親和性良好的鋅版,覆上這個卡紙上有轉寫紙的印紋,在加壓下印紋墨就從轉寫紙面黏附在印版面,然後拿下做背板的卡紙,留下覆被版面的轉寫紙,再用濕巾抹去毛邊紙的轉寫紙材,最後留下漿糊層也一併拭去,只留下轉寫在印版上印紋墨,達到增值轉寫製版的目的,其實這樣弱油氣的印紋,仍不足以耐印一、兩千張,還須做增附印刷用製版墨,更有烤版使製版墨熔入印版上毛細孔內才能耐印上萬張。
在轉寫製版工程需要很多工藝去完成印版,今天只要一張CTP版放在雷射曝光的CTP印版輸出機裡,就出現又精緻又耐印的平版,而且精度在0.002mm以內,昔日套色能有0.5mm以內的誤差值已是托天之幸。印刷機也是手工送紙,自動平印機仍是大廠專屬,機器太貴產能太大,一般小廠用不到,在印刷手動、自動凸版印刷機,以及活版、凸版到平版交替的年代裡,溫子彥先生學得一身印刷及材料技術厚實工夫及基礎,回想在當時,只要印刷金粉工作,到今天仍然有鮮明印象,整間工廠、整個工作的人都是「金光閃閃」的,因為當時的金色油墨色澤是很暗沉的青銅色,印出來也不討喜,要印出好的金色唯一方法是利用撲金粉方式,在臺灣只有極少數三、四家印大量商標印刷廠,他們有重動式採金粉機,利用輸送帶把印刷凡立水黏膠的上金粉印刷品通過輸送帶,再用毛球把金粉布於印刷品上,有印刷黏膠的地方就自動黏附成亮亮金粉色印紋,再通過毛刷去粉,把紙面沒有沾上金粉的地方清除乾淨,一方面省金錢,也可以保持印紋完整性,而這樣採金粉機不止價格高,而且耗用大量金粉在採金粉機上,沒有一定工作量是養不起的。所以使用手上來撒布金粉,再用人工拿布抹去多餘金粉,以至於房間裡、桌面上,採金粉工作的人,手上、臉上、身上全是金粉,要是今天要去參加化妝舞會,這身金妝不用打扮准是天衣無縫。
在以前油墨黏性和紙張配合並不是很理想,只要油墨黏性太低印版容易起髒,而且會親向水輥,因此為降低拔紙毛現象,時時會有油墨中加入「玉米粉」降低油墨黏性的做法,或加入蠟質的康版墨添加劑,但加入太多這些破壞或降低油墨黏性的調節劑,有時也會出大問題,包括再迭印性過程、油墨無光澤,更慘的是在黏塑膠膜的時候,因為油墨中加了太多降黏度的添加劑,在油墨一旦乾燥了也沒有好的高分子層結構力,形成一個紙張和貼塑膠膜之間的分離層,一下子就從紙面上把油墨層剝落下來,這是一件添加物形成意外故障的案例。
在成雅廠房的一個角落裡,放著一部溫子彥先生創業時所用的大型圓盤機,也就是一部動力方式的平壓凸版印刷機,在香港叫做「照鏡式印刷機」,在老一輩人眼中是一種簡單耐用印刷生產道具,在年青一代的印刷同仁連看也沒看過這樣的印刷機,它小到只有A4大小可以存在街坊裡,小印刷文具行沒有馬達,先放入排好一張名片的活字版,用手把紙張放入壓印端平臺,再拉動長柄進行上墨及使紙張在壓印平臺靠向活字反加壓印字,事實上在扳動時,一組墨輥由上方圓盤取得印墨再滑過印版,落入印版台下方,使印紙和印版完成壓印,當印紙和印版離開的後扳,墨輥組又上到供墨圓盤上去取墨,而圓盤上的油墨有的是用人工塗布並沒有墨槽,成雅這部就有墨槽供墨,而且圓盤也以旋用棘輪,一點、一點的旋轉弄勻供墨,因此開印前要先手扳供墨幾回,不止上墨在版上,同時也把上面圓盤上供墨弄均勻,由於圓盤及墨輥上的蓄墨量,在不供墨下印幾十張的墨色差異有限。
溫先生在二十多歲時自己創業,當時就憑著這一部六開動力圓盤機闖天下,這是臺灣很多創業者的心聲「置之死地而後生」,將自己身邊所有可用資源全部投了下去,不能失敗,失敗了不只一無所有而且更會負一身債,所以不管怎麼忙、怎麼樣的苦也要撐過來。這部陪成雅創業的圓盤不僅沒被賣走淪為廢鐵,而且刻意油漆、電鍍,一些把手、開機、加壓杆頭更車制尼龍耐久材,溫子彥董事長更寫上字期勉公司同仁,要想到創業維艱的日子,沒有三十多年前一點一滴的努力,就沒有今天的廣大客戶群和大家未來的依託,相信一個肯多方面思考又能往前看的精神,一直都是成雅在印刷產業上,再延伸出許許多多生產及業務的成功動力。今天印刷已比三十多年前平版印刷要事先掛紙調濕,使紙張含水份的濕度值,合於印刷生產的均勻及足夠濕度,今天就方便太多,很多版式、材料、紙張問題很少。溫董事長舉了一個例子,平常印刷出的印件都沒有沾黏、背印,但最近卻常常因噴粉防護不足,產生後印張背面為前印張上的油墨弄髒,不但要用人工去擦拭,且耗時又不太合於品質要求,操作機器的機長反應「我就把噴粉的風量加到最大了!以前開一半就好了,現在仍然會沾黏背印呀!」機長的看法很簡單,我已盡力以最大調節量但仍然不行!
溫董說:「機器、材料是固定的、死的!人如何去活用、改變是最重要了!」是天氣的關係,天氣怎麼會和噴粉量扯上邊呢?主要是濕氣,長久下雨濕度很高,一旦壓縮過的空氣更潮濕,甚至於超出露點,結成一層水在空壓機底下氣筒裡或其它地方,這些噴粉成天在印一張吹一次氣,提起上層一些粉到印刷紙面,幾千、幾萬次下來,噴粉系統罐內的新鮮噴粉老早黏結成塊狀,再吹也吹不出一點粉來,就算吹再大也徒勞無功呀!為今之計換上新的噴粉,將先前用過受潮噴粉拿去用文火烘培一下,讓結團塊狀的噴粉又幹了活起來再用,只有想用氣吹大一點噴粉越用越糟,無法解決問題的。一個抱薪救火、一個釜底抽薪,正本清源才是最重要的解決問題王道。
溫董說:「昔日買德國印刷機很貴,耗材更是一大負擔,一旦機器修理更是貴死了!勤儉創業的事他舉兩例!」首先是一部單張給紙自動凸版印刷機,花了好幾百萬買的,一切都很好,有一天時速的碼錶不動了,師傅說要修好開機比較心安,其實開多快只要聽轉速節奏也十不離九!在沒辦法下去問修理海德堡的日本人森本技師,他說沒有現貨,要訂貨一個十萬元台幣,在當時一間透天厝才二、三十萬,沒辦法自己拆下來看底下一個齒輪崩壞,溫董去找修理計程車計程碼錶店鋪,看看有無合用小傳動齒,結果有了要價一千元,本來大約三百、五百元,但他們看不是本行的稀客上門,所以算貴一些,買了齒輪換上之後就在用了!而森本技師看看十萬元生意沒有上門,所以不死心來問問是否要買呢?溫董說我們自己修好,改天有人要修我只收一萬元就夠了!另一件是前吸式吸嘴,一排有十多個帶橡皮套的吸嘴,橡皮吸嘴很快就磨損掉,一組換下來要兩千多元,但耐用性不久,看起來消耗品太貴了又不耐久,到臺北市後站太原路找賣橡膠店,拿吸嘴給店家看,店家說有更好材質及耐用性的橡膠一張五百元,再去鍛造兩個外圈及內圈鋼模,做模型切出橡皮吸嘴套,一大張切下了好幾百個橡皮吸嘴,只花個一千多元及時間,好幾年都不用再購買原廠吸嘴,這也僅僅是一個例子而已。
很多工作都只有一個要領,像布標印完再加熱一下,墨色固定性高又耐洗的。設備從斜臂式商標印刷機、凸版印刷機,海德堡平印機、Roland平印機,到現代化六色加上光、加工單元R-200型平印機。而溫董一直感念一部老老的Roland Parva雙色平印機,俱有上、下座的一個印刷單元雙色自動平印機,三十年了現在每天都在使用,另一部雙色短機身、低排紙架的R-200機器,操作性反而不如老Parva機,而且低排紙架一下子就滿馬上要更換紙堆,做起來麻煩。新的R200 6+L高速平印機,在操作上、生產效率上都十分出色,而且有六個色又有上光單元組合,做起事來十分快捷順利,新一代曼羅蘭RCI控制台,可以存放放墨及尺寸變化記憶,只是單機沒有連線在PECOM設備上,所以放墨要用人工目測方式,沒有接上JDF檔和印前作業連線。而目前的瓶頸是手工調墨式,要靠人工的視力和個人經驗,既耗時又耗墨之外,往往又耗用印刷機時間去做色彩匹配的調節,有比較好的方法可以做改善的,是使用電腦配合測定儀器,使用Lab△E值的差距做變化,最重要就算用手工調墨也要做計量的量測,做百分比計算形成比較有利的資料管理,那麼再版時就方便很多。
在平版印刷之外,公司並有四部斜臂式多色凸版商標機,使用卷對卷方式,靠斜向高低往復式壓印做多色凸版印刷,斜臂式凸版印刷機俱有一個壓印臺面,如何做四色印刷是一種很有創意的想法,上面必須把四色彩印、套印版依紙匹的每次位移量,做好間距定位的排版,為了供應四色墨到並排的四色印版上,墨輥採用切割式才不會四色在左右勻墨時發生混色現象。而墨槽也採用四色墨隔槽分開,因此墨輥以田徑場的圓形軌道,旋轉川行於供墨的墨槽組和印版版面,再回墨槽組一直在圓形軌道上一直旋轉巡迴,卻能利用四色斷墨區隔做一次四色版不同墨色供給。
起印時,在第一色版印完之後,被印紙匹要正確位移到第二色版下,在斜臂上升後做印刷,如此再往第三色、第四色完成,機器很小效率卻是很高的多色凸版商標印刷方式。後頭有不少連線功能的設備如裱膜、燙金、模切、去紙邊到切單張等等,到今天一些小批量、合適一次解決的印件都在這些機器上承印。而為什麼發展大量平印,主要是凸版版材最早每坪(1吋×1吋)2元,後來漲到五元還不止,一張兩百坪印版要1,000多元,平印的印版才一百多元,而且平印上機快、印刷機上去後不用壓力補償變化,印機速度高而且自動化程度高,所以海德堡凸版也曾改到KORD的凸版供紙、收紙的平版印刷機,到今天則全部沒有海德堡機,是100%羅蘭機,因為羅蘭機的耐用精密是很大優勢。在布標、織帶印刷,它是一種和一般印刷極為不同,只有一、二公分到五公分寬幅,有些是窄厚的名牌吊帶,印上公司文字、大活動的標誌名稱等,有一部四色更窄幅印刷機,采中央壓印滾筒,四面衛星凸版印刷單元,可以印刷厚的織帶只有套色。而溫董也不惜重本購入英國布標印刷機,可以正六、反二的八色印刷,套色十分精准,像數mm的各國萬國旗也能套印十分精緻,而且很多布標是供成衣或紡織產品做裝飾用,一般印刷之後仍不能耐洗濯,須加熱固化以減少洗濯的脫墨褪色,在這裡又比商標印刷更小尺寸。
除印刷之外,加熱的壓痕使皮革有烙印的加工,應用在一些牛仔褲、包包上的品牌、飾物,客人有需要也要加工烙制,吊牌的圓角、打孔、穿線也是其中加工的條件。兩部大小不同高周波加熱封口機,可以使塑膠材料做成袋狀、黏貼封口,有一部長尺、寬幅在兩米的大型高周波加工機,可以做相當大尺寸塑膠黏貼加工。並且有小尺寸自動的卷紙模切機,做圓標外型自動模切收集加工。平壓式油壓模切,在平張紙上一張或一迭印紙,上面放單一鋼刀模,再置油壓壓盤下,加壓使刀模切入印紙完成外型模切工作,一切從機器、半手工到手工的工作,隨工作需求量的變化,才購置更高速自動化設備生產。今天臺灣印刷業界比較注重大量生產,走入一種「車間」高度資本投資,而後端的裝訂、上光、模切、制盒或其它工作,全部是外包或客戶自理,在總體的業務往上升的時候有不錯利潤,但到今天因為經濟不好、需求不振之下,只做「車間」的廠家,大家在印前CTP化、印刷數控化之下,所有的設備、技術大家同質性太高,所以不同的條件只有拼價格,到了血本無歸的工作比比皆是。像溫董走的是另一條客制化,您要塑膠射出、皮革、鐵制、琺瑯的,只要有需求我去想辦法找人做、自己手工、機器伴著做,就是要把事情做出來,因此有一些加工設備都是平常不用,要用到才忙著做,更大量工作也委外生產,自己只是回來做QC品檢保證產品的合用品質。臺灣目前有一些日本來的印刷訂單,有一部分固然是大量的書冊,而有一部份則是印刷後的加工,須用大量手工在模切後、裝訂後做黏折的加工,很多人以為我要機器高速生產,那來那麼多閑功夫、人力去做加工呢?所以也就不做,殊不知日本的人工更高,拿來臺灣加工只要合算也就可以做的,相信成雅企業在溫董的信念下,2D、3D動畫也可以代工做,反光標示、標籤到鑰匙圈也可以供應,保持開闊的心、開闊的市場,不要自己限定在某一個方向、領域,有工作上門,有利潤就服務的道理,由印刷再往外一圈、兩圈到幾乎和印刷不相關的業務,去開拓熟悉市場,所以事業也就越有發展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