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新3D打印設備排行TOP6
來源:OFweek 3D打印網
無論3D打印應用於哪個行業,其中始終占主導地位的還是在於3D打印設備本身的性能。如今,隨著3D打印技術的不斷進步,新型工藝的不斷被開發以及各種技術的相互集成。這些無疑加快了整個3D打印設備的市場發展速度。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看看全球最新3D打印設備排行TOP6吧(排名僅代表小編個人觀點)!
NO.6 口腔設備領導者普蘭梅卡推出牙科專用3D打印機
日前,世界最大的牙科設備製造商之一普蘭梅卡(Planmeca)推出了一款3D打印機來擴大其產品組合。這台3D打印機被命名為Planmeca Creo,它可以幫助牙科實驗室和大型診所來完善他們的工藝並發展他們的業務。Planmeca Creo是一台強大的3D打印機,可以高精度有效率地創建牙科夾板、模型和手術導板。在不久的將來,該設備還將支持創建其它擁有復雜細節的牙科物品,如臨時填充物和正畸模型等。
當前,3D打印是牙科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因為它能使實驗室和較大的診所擴大生產能力,提高效率。而Planmeca Creo是使用由基於UV固化樹脂的數字光處理(DLP)技術來創建3D對象。這台3D打印機還包括該公司自行開發的專用軟件。“我們認為3D打印將在牙科領域發揮更具實質性的作用。我們等不及要讓我們的客戶看到Planmeca Creo有多能幹。”,Kanerva說。普蘭梅卡公司創立於1971年,總部和生產設施位於芬蘭的赫爾辛基,是口腔設備製造業中最大的私營家族企業。同時,普蘭梅卡公司還是普蘭梅卡集團的母公司,集團2015 年營業額為7.3 億歐元,並在全球120多個國家擁有近2700名僱員。
NO.5 西門子的蜘蛛機器人3D打印機
儘管3D打印技術可以製造的產品種類越來越豐富,從塑料、陶瓷、金屬到生物細胞都可以作為3D打印機的製造材料,但是3D打印機的構建尺寸仍是限制3D打印技術廣泛應用的一個因素。3D打印行業不斷探索突破這種限制的方法。我們將這些方法歸納成兩種:一種是讓3D打印機”增肥和增高”,例如,WASP 公司12米高的BigDelta混凝土3D打印機。另一種方法是將3D打印技術與機器人結合,從而實現大型物品的3D打印,例如,MX3D公司通過軟件驅動工業機器人來打印橋樑中的鋼結構。
如今,西門子公司正在研發的一項3D打印技術,不僅結合了蜘蛛機器人,而且可以通過團隊協同作戰完成大型物品的3D打印。本期,3D科學谷就與穀友一起揭示這些蜘蛛機器人的真面目。西門子技術研究院在普林斯頓大學的技術團隊研發了一種八條腿的3D打印機器人,它的名字是SiSpis。SiSpis 的外形和工作原理非常像一隻蜘蛛,身上裝有一個可擠出PLA 打印材料的3D打印機、相機和激光掃描儀。
看到SiSpis蜘蛛機器人,大家不禁會聯想到在NASA支持下研發的太空蜘蛛3D打印機器人SpiderFab,它的作用是在太空中“編織”無線天線和航天器架構和太陽能電池陣列。西門子的SiSpis 蜘蛛機器人3D打印機與SpiderFab有異曲同工之處。但不同的是,西門子將通過多個SiSpis 蜘蛛機器人協同完成一項大型物品的3D打印工作。SiSpis的工作原理是這樣的,其中一個SiSpis通過攝像頭和激光掃描儀來分析自己的環境,併計算自己可以完成哪些工作任務。通過西門子的產品設計、建模和仿真研究團隊給出的算法,其他蜘蛛將根據這些數據決定他們需要完成的3D打印任務。整個過程可以確保沒有被遺漏的區域。蜘蛛機器人擠出打印材料的過程,就像蜘蛛吐絲、織網一樣,逐漸完成一個大型物品的3D打印。SiSpis 蜘蛛機器人在每次充電之後可以持續作業兩個小時。目前,SiSpis 蜘蛛機器人3D打印機仍在研發階段,推出市場的時間尚未確定。在現階段,PLA 是唯一可用的3D打印材料,西門子將陸續開發混凝土等其他打印材料。關於這項技術的應用,西門子公司表示將主要用於汽車車身、輪船、飛機機身等大型零部件的3D打印。
NO.4 Aleph Objects推出最新款3D打印機LulzBot TAZ 6
著名的3D打印機廠商Aleph Objects日前宣布推出LulzBot產品線最新款3D打印機型:LulzBot TAZ 6。這款新型3D打印機LulzBot TAZ 6打印尺寸可達280mm*280mm*250mm,層厚為0.05毫米到0.5毫米。而僅在公司推出LulzBot TAZ 5機型之後的八個月,公司又推出了這款更大更好的桌面3D打印機。被Aleph譽為“全球最受歡迎的桌面3D打印機”,這款TAZ 6擁有許多有用的功能,例如自流平、自動清洗以及一個能進行靈活和多材質升級的模塊化工具頭。
LulzBot TAZ 6相比其他桌面3D打印機有何優勢呢?售價2500美元,雖然不是市面上同款機型中最便宜的,但是它確實擁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技術規格。首先,TAZ 6擁有很大的打印尺寸,可打印尺寸接近“籃球大小”的對象,打印面積可達280mm*280mm*250mm。最大打印速度可達200毫米/秒,層厚為0.05毫米到0.5毫米。然而這些技術規格還不足以說明一切。真正使得這款新型3D打印機從眾多機型中脫穎而出的特點無法通過數字顯示:可靠性。LulzBot 3D打印機慢慢通過其高質量可靠的機型獲得了廣泛認可,許多3D打印社區如3D Hubs等都認可了這一點。TAZ 6 3D打印機兼容多種3D打印耗材,支持30多種集成到Cura LulzBot版軟件的線材,還可以定期添加其他多種線材。
NO.3 日本神獸級5軸工業級3D打印切削設備
將3D打印這種增材製造工藝與當前成熟的減裁製造技術(比如切削、研磨)相結合已經成為了全球性的潮流。在這方面,日本是絕對的全球領先者之一。在2015年中旬,該國知名工具設備製造商Enomoto Kogyo(榎本工業)就已經展示了他們與靜岡文化藝術大學和軟件開發商C&G Systems聯合研製的日本的第一款5軸工業級3D打印切削複合製造設備3D5X-α。現在,讓我們再來更深入地了解一下這款設備吧!
據了解,這台設備的主要亮點有兩個:
第一、正如其名,它在普通3D打印機X、Y、Z三個軸的基礎上增加了兩個軸,也就是能轉動打印件然後以不同的角度進行打印,是真正的立體打印(相對的,傳統3軸機的平台只能直線上升或下降,不能改變角度)。由此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不再需要任何支撐了,也就是說原來的人工去支撐和材料浪費都不會再出現了,而這些都意味著能顯著節約成本,對於任何的製造業來說都很有意義。
第二、安裝了電腦控制的研磨系統,能用高速旋轉的研磨棒打磨打印件,從而令後者更光滑,質量更高。這不但同樣可以節省人力,而且更精確,效果更好。
據說這款設備的通用性很強,尤其適合用於原型產品開發、輔助加工、醫療植入物,以及製造汽車飛機零部件。榎本工業目前還沒有透露這款設備的價格,不過他們表示,一旦完成最終的測試就會將其正式推出,最早也許2017年就能開始訂購了。事實上,5軸加工設備早在數十年前就已經出現了,只不過之前集成的全部是減裁製造工藝,直到最近幾年才隨著3D打印的火爆開始與之相結合。另外,雖然3D打印市場一直在迅速增長之中,但迄今為止,它在大多數情況下只適合於製造無法用其他方法生產的樣品和小型零件。因此,通過在一台機床上將增材製造與傳統的減材製造兩種加工技術結合在一起,使增材製造的生產能力得到進一步擴大和補充,未來可能會顛覆傳統製造業中的某些領域。
NO.2 武漢造最大激光3D打印設備
近日,由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籌)完成的“大型金屬零件高效激光選區熔化增材製造關鍵技術與裝備(俗稱激光3D打印技術)”順利通過了湖北省科技廳成果鑑定。深度融合了信息技術和製造技術等特徵的激光3D打印技術,由4台激光器同時掃描,為目前世界上效率和尺寸最大的高精度金屬零件激光3D打印裝備。該裝備攻克了多重技術難題,解決了航空航天復雜精密金屬零件在材料結構功能一體化及減重等“卡脖子”關鍵技術難題,實現了複雜金屬零件的高精度成形、提高成形效率、縮短裝備研製週期等目的。
據了解, 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教授曾曉雁領導的激光先進製造研究團隊,在國家863和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資助下,經過十年的長期努力,在SLM成形理論、工藝和裝備等諸多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特別是突破了SLM成形難以高效製備大尺寸金屬零件等瓶頸。此前,我國在SLM技術領域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有較大差距,大部分裝備依賴進口。項目率先在國際上提出並研製出成形體積為500×500×530mm3的4光束大尺寸SLM增材製造裝備,它由4台500W光纖激光器、4台振鏡分區同時掃描成形,成形效率和尺寸迄今為止同類設備中世界最大。
此外,項目還攻克了多光束無縫拼接、4象限加工重合區製造質量控制等眾多技術難題,實現了大型複雜金屬零件的高效率、高精度、高性能成形。首次在SLM裝備中引入雙向鋪粉技術,其成形效率高出同類裝備的20-40%,標誌著我國自主研製的SLM成形技術與裝備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所研製的零件不僅大大縮短了產品的研製週期,簡化了工序,更重要的是將結構-功能一體化,獲得性能優良的、輕質的零件。SLM技術成形精度高、性能好、且不需要工模具,屬於典型的數字化過程,目前在復雜精密金屬零件的成形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在精密機械、能源、電子、石油化工、交通運輸等幾乎所有的高端製造領域都具有廣闊的工業應用前景。經過質詢與討論後,鑑定委員會一致認為該項目在SLM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在SLM裝備的成形尺寸和效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並建議進一步拓展材料與裝備的應用範圍。
NO.1 台灣建成首座6千瓦高功率激光金屬3D打印試制平台
日前,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簡稱工研院)建成台灣島內第一座6000瓦高功率的激光金屬沉積(LMD)3D打印試制平台,並結合6家全金屬廠商成立“激光披覆表處試制聯盟”,用綠色增材製造工藝提升效率及產品競爭力。工研院激光與積層製造科技中心主任曹芳海表示,激光金屬沉積(Laser Metal Deposition)3D打印可利用鐵材、鈷基、鎳基合金、碳化鎢等金屬粉末在金屬工件上披覆強化、修補再生或直接製造,此種3D打印因打印速度快,解決傳統加工耗時或困難的問題,可大幅降低製造成本與時程。
為此,工研院在台灣經濟部科專支持下已成功開發出LMD同軸送粉及送線式激光金屬沉積加工頭,也於工研院六甲院區建置國內首座LMD 3D打印試制平台,與國內最高功率的6000瓦激光源,結合機械手臂與國內CNC五軸機台,提供從設計、模擬分析、複合製程與整合驗證的完整金屬3D打印解決方案。工研院激光與積層製造科技中心組長張方指出,工研院籌組的”激光披覆表處試制聯盟”包括了特殊合金製造大廠榮剛、線材大廠廣泰、激光加工設備廠商京碼、激光加工代工廠商德仕雷、扣件廠商唯文及五金扣環廠商乃弘等六家廠商。
這六家廠商將導入工研院金屬沉積3D試制技術,共同對金屬模具披覆、功能性零組件強化加工、再生修補及直接成型大面積與具曲度金屬元件,進行更耐磨、抗蝕、壽命更長與加工速度更快的試制合作。此外,由於激光金屬沉積(LMD)3D打印可應用於披覆、成型大面積、具曲度金屬元件、二次加工強化及再生修補出具強度的零組件,適合用於航空發動機組件、電廠氣渦輪、油井鑽頭及轉動相關軸承加工等,進而改善材料硬度、增加原件耐用度、降低製造成本。工研院還透露,儘管該機構尚未對台電公司進行技術轉讓,但是目前台電也在應用此LMD金屬3D打印技術修補氣渦輪機葉片,解決機台因為尖峰負載、高溫運轉、啟停頻繁所造成的葉片損傷。
為擴大島內金屬沉積3D打印需求,在試制平台及聯盟的基礎上,工研院另邀集30家應用廠商,包括漢翔、亞航、長榮航宇、台電等終端應用廠,榮剛、大銀微、廣泰、中鋼等材料及模塊廠,東台、台勵福、慶鴻機電等設備系統業者共同籌組“激光錶面處理產業應用群聚”。這個“激光錶面處理產應用群聚”未來將引入工研院激光金屬沉積3D打印試制平台創新製程技術,讓台灣產業在激光金屬沉積3D打印的加工優勢催化下,改變完全以機械加工的製造思維,進而帶動數字化製造以及大規模定制化的市場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