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海印刷廠
印刷的八個色彩知識:
1、顏色的一致性。確保色彩一致性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讓客戶在標準的照明條件下觀察彩色樣張和印刷樣張,並獲得他們的認可。為了減少顏色在傳遞和復製過程中的變化,印刷業特別制定了標準的顏色觀察條件,既標準顏色觀察池(為觀測樣張或其他印刷品所設置的一個具有穩定環境的光源控制區域)。
這個顏色觀察池有兩個關鍵要素:一是照明(色溫為5000K);二是中性灰環境(MunsellN8)。
在觀察池上檢查顏色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檢查顏色時的照明條件和周圍環境會影響我們對顏色的感知。如果沒有標準的觀察池,那我們也可以在非直接照射的日光下觀看樣張。
2、照明的影響。當我們在不同的照明條件下觀察顏色的時候,看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我們在觀察顏色時需要注意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同色異譜。所謂“同色異譜”就是當兩個樣張在某種光源下,呈現的顏色是相同的,而在另外一種光源下,呈現的顏色則是不同的。
在觀察顏色的時候,保持照明條件的穩定一致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之所以會選用色溫為5000K的光源,主要是因為這種光源是由紅光、綠光和藍光混合而成的,能為人們提供穩定一致的觀察環境。
3、周圍環境的影響。我們觀察印刷樣張時的周圍環境是否會對顏色產生影響?臨近色,也就是與被觀察的樣張或印張相近的顏色可以影響到人們對顏色的感知。
這就是所謂的“臨界效應”,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觀察樣張時使用中性環境的重要性。據了解,在周圍環境中使用標準灰色漆(MunsellN8)可有效減少人們在確認色彩時所受的鄰近色的影響。
4、紙張。減色法是指在白色環境中(通常是紙張)用黃、品紅、青和黑色油墨來混合成色的方法。在這個顏色複製過程中,有一個元素會對顏色的上機印刷效果產生重大影響,那就是紙張。
同樣的墨色可能會在不同的紙張上產生不同的印刷效果。紙張越白,能在印刷機上複製出的色域就越大。如果紙張的百度不夠,那麼它在印刷機上複製出的色域就比較小。
5、專色。每一種專色都對應著一種特殊油墨(除黃、品、青、黑以外),它需要通過印刷機上一個單獨的印刷單元進行印刷。人們在印刷品中使用專色的原因有很多,突出一個企業的品牌形象(例如可口可樂的紅或福特的藍)就是以其中的一個,所以,能否準確地複制出一種專色無論對客戶還是對印刷廠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
另外一種原因可能就是對金屬油墨的使用。金屬油墨通常含有一些金屬顆粒,並能使印刷品呈現出金屬光澤。此外,當原稿設計對顏色的要求超過了黃品青黑所能達到的色域範圍時,我們也可以用專色來進行補充。
6、將顏色轉換成CMYK。當我們把一個圖像的顏色從RGB轉換成CMYK時,通常會通過兩種方法來生成黑色油墨的半色調網點,一種是底色去除(UCR),另外一種是灰成分替代(GCR)。選擇哪種方法主要取決於圖像中將要被印刷的黃、品、青、黑四色油墨的多少。
“底色去除”就是在指從黃、品、青三原色中去除一部分形成中性灰的底色,也就是色料三原色黃、品、青疊加形成的近似黑色的底色,並以黑色油墨代替。底色去除主要會影響圖像的陰影區域,而不是彩色區域。當圖像用底色去除的方法進行處理後,很容易在也印刷過程中出現偏色現象。
灰色成分替代與底色去除相似,都用黑油墨來代替彩色油墨疊印形成的灰色,但不同的是,灰色成分替代是指整個階調範圍內的灰色成分都可以用黑色替代。因此灰色成分替代時,黑版墨量很少,主要由彩色油墨印刷圖像,而使用最大替代量時,黑版墨量最大,彩色版墨量相應減少很多。用灰成分替代法處理過的圖像在印刷過程中更加穩定,但它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印刷機操作人員對顏色的調整能力。
7、專業術語。我們之所以認為顏色很難描述,主要是因為它是一種感覺,就像嗅覺、味覺和聽覺一樣,這種感覺是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的。當我們不得不用文字來描述色彩的時候,常常會使用“平淡”、“渾濁”、“太暖”或“太冷”等模糊的詞彙。
舉例來說,什麼是圖像太暖?是說它的顏色偏紅、偏黃或偏洋紅嗎?那“太冷”的意思呢?是說圖像的顏色太藍、太綠或太青了嗎?我們說圖像太“平淡”通常是指它的反差不夠,而“渾濁”的意識是說圖像的色調太暗了。使用不規範的術語會延長打樣週期,進而耽誤活件的生產進度。因此,我們一定要在談論色彩時使用專業術語――這能為你節約大量的時間和金錢。
8、印刷並不是一個“完全匹配”的過程。什麼是複制?複製並不是完全匹配,而是無限接近。印刷也不是一個完全匹配的過程,這主要因為在顏色複製過程中有很多顏色複製系統。攝影就是一個典型的顏色複製系統,打樣和印刷也是如此。
|